第一百六十四章 :甚好 (第2/3页)
:
“好,这样,我放你回去,你回去后,就和你家棚帅禀告,说我军足有数千,漫山遍野,让其不能浪战出击,谨守关门最好。”
见这细作一个劲的点头,高仁厚笑意更甚,对他道:
“而你入关后,就和诸山棚说,此战我军只罪首恶,余党全赦,愿出关投降者,只需在后背写‘顺’一字,然后裸衣出降就可。我主仁厚,必使尔等有福报。”
细作哭喊着:
“终于等到仁刺史来也,真救我山民于水火。”
高仁厚拍了拍这人,给这人解绑后,留他在营内吃了顿酒肉,就放他回去了。
一直默不作声的团将孙传威,见了后,摇头道:
“都将是要策反关内贼众?不过就我看,这怕是行不通的。不打疼他们,他们如何愿意投降?至于那人说的什么山内良民,就很好笑。”
孙传威自然是有发言权的,他们当年就是被安置在山内守关隘的雄边子弟。
一开始都是良家子,但后面呢?不过数年,也就和山棚差不多了。
所以孙传威晓得对面关上的山棚们是什么心态。
但高仁厚听了后,却哈哈大笑,捻着胡须笑道:
“老孙急什么,且看后面。”
说完,高仁厚下令,在寨外继续挖一条堑壕。
……
那细作回了关后,和关上的人打了招呼,就直奔关后校场。
他一进来,就看见一人,头系绛色额巾,跃马持弓,奔驰间,左右射靶,箭矢中垛,透木三分。
此人见到了进来的细作,没有理会,而是驰到了戟架边,拿出一柄马槊,槊长丈八,杆上布满刀劈剑砍的痕迹,留有着岁月的气息。
但唯有马槊上的长剑,依旧寒光流溢,杀气凛然。
此骑士取下马槊后,方寸间完成了转马,然后夹槊回冲,奔腾如下山之虎,将前排布满的一排草人全部铲飞。
等这名骑士彻底完成训练后,那细作才拍手大叫:
“兄长武德更充沛了,这八百里大别山能有兄长武艺者,又能有几人?”
那骑士听了细作的话,嘴角笑着,然后下马后,先是给战马擦了汗,然后才给自己擦完。
然后他才走过去,笑骂:
“你还晓得回来?外面光州军都已经杀到眼前了,你还不给我省心。今早听喽啰们说,你出关去看那些光州兵,我都差点以为要没了你这个弟弟。”
那细作脸上笑着,心里却在腹诽:
“是,你是担心,但也不耽误你磨炼武艺。”
但嘴上却感激着:
“兄长果然爱我,但兄长,你我肩负着一关数百兄弟的生死,弟弟我就是冒点险又如何呢?不过我这次出关哨探,倒真让我发现了几分虚实。”
此时如果高仁厚等保义将看到的话,真不会想到这随意掠的一个细作,竟然就是阴山关小帅的亲弟弟。
实际上,这骑士就是此关棚帅杨延庆,而那细作,也就是他的弟弟,叫杨延保。
两人有来历,非是光山人,而是八十八年前被淮西吴少诚所杀的淮西大将杨冀的四代子孙。
当年杨冀与判官郑常等人听命于朝廷,准备趁着吴少诚外出时,驱逐吴少诚。可这事不晓得怎么就被人告发了,当时两人就被吴少诚杀了。
之后杨冀族人护着有孕的杨冀妻,奔光州,入光山才活了下来。
一开始,族人们还想着复仇,可很快他们就弄清当年出卖他们的,竟然是朝廷那边的人,至此心灰意冷,就留在了山里做了山棚。
如今快九十年过去,山里的桃花开了八十八次,杨氏人生了四代人,兼了十来个聚落,是光山到霍山左近最大的山棚势力。
而这一代杨家做主的,正是杨延庆,杨延保兄弟。
……
此刻,听到弟弟真哨到东西了,这杨延庆忙喊他弟弟到了一边的棚子,炉子上煮着茶,先给他弟弟倒了一碗,然后才给自己倒着。
茶是光山本地好茶,用羊油还有一些草药煮着,散发着香味。
杨延保一摸,烫手,苦笑道:
“兄长怎么那么爱喝热水,就是六月三伏也喝着热的,弟弟我就不爱喝,放凉再喝。”
那杨延庆摇了摇头:
“你不懂,跑完马,使完劲,喝一碗油茶,浑身舒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