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章 :东线 (第3/3页)
处就是可以将我军调动回郓州,从而远离东线的沂州战场,毕竟咱们的粮秣辎重全在郓城,一旦丢了郓城,那后果不堪设想。”
在场的大伙都晓得郭从云说的后果,那就是保义军吏士们的在中原几次大战的缴获全部被留在了郓城。
一旦郓城丢了,这些吏士们绝对会翻了天的。
这可不是一人几十贯的钱啊,就是财大气粗如赵怀安,他也不敢给这些人兜底。
所以如果草军真的有回击郓州的趋势,就算赵怀安再想参加沂州战事,那也只能回师郓城了。
所谓众命不可违,勉强坚持下去,除了会损害自己的权威之外,最后的结果还会更坏。
而赵怀安在听了郭从云的说法后,也补了一句:
“这还只是一点,我那大兄现在就驻节在曹州,而黄存部草军真的有返回之趋势,我那大兄一定会十万火急,连下十八道金牌要我回军。”
说到这里,赵怀安也叹了一句:
“这一次我们也要吃这个教训,那就是在没有将敌军偏师给击溃的时候,贸然将兵力铺开去与敌军主力决战,那就要吃这个苦头。”
在赵怀安的记忆中,他曾看过苏联版本的滑铁卢战役,对于那场决定拿皇命运的大决战是有认识的。
这场战役中,拿破仑一直在滑铁卢占据着战场主动权,如果再给他几个小时,胜利者毋庸置疑会是他。
可在决战的关键时期,那偏师普鲁士军队却抵达到了滑铁卢战场,直接逆转了战场形势。
而这支普鲁士军队呢?实际上在滑铁卢战场之前的几场战役中,是被法军给击败了的,可法军只做到了击败而没有做到歼灭。
当时拿破仑还留意了这个风险,所以派遣偏师继续去追击普鲁士军队,可他们却中了普鲁士军队的计,被尾部的普鲁士军队吸引到了另外一个方向。
于是欧洲的历史就这样被决定了。
而现在,赵怀安在听到郭从云的大胆分析中,忽然就想到了滑铁卢之战的场景,其中尤为相似的就是那支黄存部草军了。
自己先后在冤句、曹州击溃草军主力,但同样只能击溃而不能歼灭,而使得多达两三万的草军进入到了齐州。
而自己还不如拿皇的一点就是,人家还专门派了偏师去追击敌军偏师呢,而他赵怀安却驱赶走了就以为结束了,然后冒冒失失地冲进了兖州战场。
而且赵怀安为了迷惑兖州草军,还“聪明”地分了兵,将宣武、和无当、金刀两都布置在了西南面的任城。
然后现在好了,随着他这边兵力尽数进入兖州地界,稍安定的曹、濮、郓三州却兵力空虚了。
现在整个三州除了郓州城内的六七千天平军,就剩下五千不到的忠武军。
而无论是天平军还是杨复光都不是靠谱的。
当时黄存那些草军能直接从郓州城下绕走,他们都能当没看见,甚至后面人家到了齐州后,都顿兵历城了,这些郓州的天平军还是龟在城内,不主动夹击草军。
就这样的心思,他赵怀安如何敢指望天平军去狙击黄存部草军南下呢?
而杨复光那边的心思,赵怀安更是了解了。
忠武军能打,可杨复光必然会让这些人先守着曹州城,至于郓城,你让他帮忙守,人家也爱莫能助。
这一刻,赵怀安又学习到了。
无论如何,不管是在战役还是战略层面,必须要有一只预备军。
往往双方打到最后,谁手里还有预备军,谁就能赢。
就如现在,当东线、西线的唐军都先后铺开后,一直作为沂州战局之外的黄存部却好像成了决定胜负的关键力量。
这不是赵怀安过高看自己,而是情况就是这样。
当宋威那边把十余日前的军力布置送给他时,他就晓得宋威那边必败,而在兖、沂战场上发挥力挽狂澜作用的,舍他们保义军还能有谁?
尤其是他们现在击溃了兖州中部的王重隐部草军,掌握了汶水水道,不仅可以继续深入到莱芜谷地,同时还能直接分流向新泰。
等于说,王、黄草军最重要的两个战略支点,他们门口的高速通道都是靠汶水连在一起的。
而赵怀安在击溃了中都城这边的草军后,实际上就已经开进了这条高速通道,以他舟师的能力,下一步就可以直接将兵力投送到莱芜,然后是新泰,真正与东面的宋威形成东西钳击。
这也是为何他都已经距离瑕丘不过一两日的路了,却依旧留在中都这边不走,就是因为赵怀安从一开始就不是为了救援瑕丘而打的中都,而是就是冲着中都来的。
这些草军总是习惯性地忽略水道的作用,殊不知他们的咽喉实际上已经控制在了赵怀安手里。
所以赵怀安一直觉得自己已经掌握主动权了,可现在,随着郭从云的分析,他忽然意识到,他在挫草军的咽喉,人家似乎也在抓他的命根子。
这个时候,怎么选?
就当赵怀安两难的时候,甚至期冀草军没有这个全局意识时,帐外何惟道匆匆进来,直接给赵怀安带来了两个坏得不能坏的消息。
一个是黄存那边的奸细送来的,就在两日前,上头再一次让众小帅们从历城城下开拔,至于开去哪里,连小帅们都不晓得。
另一个则是从王、黄那边草军奸细送来的。
战局不出赵怀安所料,沂州刺史韦玄亮大败于蒙阴,三千诸藩精锐全军覆没,此时王、黄草军已经顺势杀入沂水,并以木筏突破沂水防线,杀入到了沂、沭水的河间地,正从右后侧攻击沂州城。
如此,东线战场形势彻底崩坏。
而得了这两个情报后,赵怀安一下子坐在了马扎上,说不出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