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十七章 舶来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三十七章 舶来 (第1/3页)

    这个冬天,民间一步步的接种着牛痘,轮流隔离然后再换一批人去接种,至少在京城内,竟然难得的只有零星的几人染上了天花,且根本没有传播开来,着实让朝野上下振奋。

    而用水泥和砖瓦建造的纺织工坊已经建起来了第一批,里面摆着新式纺织机,朝廷划下规定,派人监管,按利润多少收税,但由商户来负责具体经营,相当于一种官方入股,因为利润够多,商人接受起来也很快。

    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殷灵毓折腾东西的速度超乎大臣们的想象。

    前面的牛痘,水泥,纺织机还没彻底铺开呢,大臣们往朝上一站,顽固反对派还没来得及例行参她两句再被打回,殷灵毓和张居正又把海外带回来的番薯数据和样本给抬上来了。

    大臣们:?

    国师您能慢点吗?我们是想要政绩,不是想要连轴转到跟大禹看齐!

    不对?等会儿?!

    番薯哪儿来的?!吕宋!?

    好啊!有这种好东西竟然也不说孝敬宗主国,还特意严防死守不往出拿!害得张江陵的手下也才勉强偷出来两截儿?!

    由于去当地的探子不仅带回了番薯藤,还详细收集了其特性,需求,产量,哪怕是在当地才能有这个产量,那也足够人惊奇了。

    禁烟刚推行下去,再加上番薯,众人终于开始彻底的正视和重视起了这些舶来品。

    鉴于目前的经济形势,打吕宋收益不大,李玉娥和张居正等大臣们一致决定,还是下国书责令其上缴足额番薯作种,把钱留着投入另一场战争。

    至于殷灵毓这个国师,除了极少数还在因为性别介怀的人偶尔念叨两句,也彻底站住了脚。

    张居正的改革得罪人,但殷灵毓一边得罪人,一边摸出样新东西,砸出一条赚钱的新路,就给他们撵过去了,和张居正的政策结合起来,效果好的不是一星半点。

    民间除了地主群体,张居正一派的风评逐渐走高,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