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十三章 耳畔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四十三章 耳畔 (第3/3页)

验场上,殷灵毓挽起袖子,与工匠一同将组装好的蒸汽机固定在青石台上,主体是一个铜制锅炉。

    殷灵毓取来调制的铅粉橡胶膏,仔细涂在需要保证气密性的那些连接处,等橡胶彻底凝固,这才道:“加压。”

    两名工匠立刻按照指令开始拉动风箱,锅炉内气压渐升,殷灵毓俯身贴耳倾听,确认无“嘶嘶”漏气声后点头:“密封过关。”

    再想想蒸汽机的燃料,殷灵毓又想到焦炭,还有焦炭炼钢,如今技术条件应该是足够了,而且如果要做枪和炮也离不开大规模的炼铁。

    于是在工部忙忙碌碌接着搞石灰石脱硫,建高炉,顺手再次将蜂窝煤和煤炉子交给了张居正。

    朝廷工坊再加一。

    蜂窝煤依旧薄利多销,但民生必备,需求稳定,哪怕朝廷提前占下不少煤矿,保证市场上煤价稳定,尤其受到北地商人的青睐。

    也是因此,虽有部分地主煽动佃户抗议,称“砍柴卖薪是贫民生计,不可断绝”,但更多的人不想拒绝稳赚的买卖。

    就是怎么朝廷也学精了呢,依旧是配方不卖,必须合作,支持张江陵新政优先。

    等自己去摸索出来,别人早把市场占完了,去年不配合朝廷的那些布庄就是例子,都快被挤兑倒了。

    雪说下就下,昨日还叹着水缸一早上都不是结着薄冰了,都得砸两下才能取水了,今日就开始飘雪。

    工部后院,焦炭噼啪燃烧,火光熊熊,暖意融融。

    锅炉内的水逐渐沸腾,蒸汽通过铜管冲入气缸,推动活塞发出“吭哧吭哧”的声响,飞轮开始缓慢转动,带动连接的部件一个个“吱呀”转了起来,最终一柄大锤重重的敲在那边烧红的铁锭上。

    叮叮当当的声音回荡在耳畔,却没人觉得吵闹。

    如此之物,一天又能锻造多少把刀剑?省下多少人力物力?

    这怎么会吵呢?

    这是盛世到来的铮铮回响。

    李玉娥站在最前面,攥紧帕子:“传旨!即日起工部后院划为禁地,参与工匠全部记军籍。”

    顿了顿,她又改口:“不,直接授九品匠官!”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