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鸣笛 (第2/3页)
国师和太后还有张江陵你们就手拉手站在这儿吧!我们自己会装聋作哑的!
虽然基本盘全是利益驱动,但他们也的确能感受到大明是在变得更好的,不用他们承担离经叛道的罪名,还能得到钱财,得到名声,得到可能还存在的良心上的慰藉,谁会和殷灵毓仍旧过不去?
再加上殷灵毓自己的品行脾性,还有后来才知晓的出身,为他们所争取的福利待遇养老金,以至于就是真的看不惯女子为官的人,也终于是不再搞那些上奏折之类的无用功,转而开始忙忙碌碌干活。
李玉娥瞅准了这个机会。
素有吴门女学士美誉的徐媛被诏入京城时还很是茫然,随后得知自己被安排为翰林院典籍司女史,暂且负责协助整理修订教材。
与她一道的,除了一些太后挑选的,有真才实学的女子,还有几个善于经营的女子,成了织造局特聘文书,其中一个晋商出身的已经被指派去负责羊毛贸易了。
徐媛接到诏令时,整个人都是懵的。
她虽在江南素有才名,但从未想过有朝一日会被朝廷征召,直到踏入翰林院,接过那一纸任命文书,徐媛才真真切切意识到,自己竟成了典籍司女史,堂堂正正地入了仕。
徐媛踏入藏书阁时,几位老翰林正低声交谈,见她进来,声音戛然而止。
空气凝滞了一瞬。
翰林院的老学士们板着脸,眼神里藏着打量,甚至隐约透着几分不以为然,可没人敢明着说什么。
毕竟,这是太后的意思,更是那位殷国师的手笔,还有那张江陵也默许了。
而满朝文武,谁不知道殷灵毓的本事?
就算看在她和太后的份儿上,他们也不能明着针对这几位女官。
只是他们自觉满腹诗书,若徐媛她们拿不出什么本事来,也别怪他们看不上她们。
徐媛深吸一口气,指尖微微发颤,却稳稳接过了官印。
既然踏进了这道门,她就绝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