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记录 (第2/3页)
虽然顾虑着士大夫的反扑,她没登基称帝,但看她这些政绩,政策,对大明的影响,史书里就必然不能缺了她的笔墨。
于是低头批着文书,还不忘偶尔瞧瞧王熙做的如何,毕竟儿子虽然不行,王熙却孝顺,懂事,自己自然也不想叫她老死宫中。
等到了时间,又去值房统一开会。
值房里大臣们也驾轻就熟,本子一摊,笔墨备上,拿好自己要讲的总结文稿,各自落座,现场将事情讨论出结果,效率极佳。
“上次国师提议的桑基鱼塘试运行效果如下,数据已经做成了表格,请各位过目,臣的建议是先在江南推广,若成效显著,再逐步推行至湖广两广等地………”
李玉娥接过表格,快速扫视:“鱼塘亩产比寻常方法增了两成?不错,不过蚕桑的收成增幅不大,可是桑树栽种有问题?”
“回太后,确实有些桑田肥力不足,下官已吩咐下去,下一轮再加些腐熟的绿肥,想来产量还能再提两成。”那人回道。
“既如此,户部拟个详细章程,先从苏松二府试点,若顺利,明年再扩至浙江。”
又一人起身:“本月草原贸易记录有所上升,但有部落试图贸易铁器,请太后和阁老裁断……”
李玉娥冷笑:“铁器?他们倒是敢想,告诉他们,大明可以卖棉布,茶叶,瓷器,但铁器火药,一概免谈。”
张居正补充道:“可让边军加强巡查,凡走私铁器者,无论汉蒙,一律按通敌论处。”
“准了。”李玉娥拍板。
户部官员敲了敲桌子:“几日前倭岛送回白银已到,于昨日清点完毕,各部明日可以开始申请了。”
“别忘了需留两成用于北疆军备。”
“是。”那人提笔。
“请太后过目,此人竟敢试图克扣水泥倒卖,幸而为潘先生察觉,刑部初判为抄没家产,充入北军……”
殷灵毓蹙眉:“轻了,至少得加一个三代不得科举。”
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