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游鱼 (第2/3页)
他们还要不要脸了?
其次,这言的风险太大了!
攻击两位殿下?能攻击什么?
攻击灵毓殿下不该找出朱砂救父救兄姊?攻击福康殿下不该想着为边关将士改良冬衣?还是攻击她们不该发明利国利民的织机,记账法?
殷灵毓殿下是天赋异禀,宿慧之人、一点就通,举一反三,时不时还能拿出点惊世骇俗却又利国利民的新鲜玩意,跟个行走的祥瑞似的,你骂她?
赵徽柔殿下则是乖巧懂事,勤奋好学,虽然天赋不及妹妹,但那进步速度也足以让一众勋贵家的纨绔子弟汗颜了。
面对这样两个玉雪可爱,聪慧仁孝,还动不动就给你行个弟子礼,送出一份利国利民小发明的皇家幼崽,除非是铁石心肠,否则谁能硬起心肠去苛责?去反对?
大部分人只能一边自己给自己找借口,一边很诚实的开始研究怎么当好“公主傅”了啊!
殷灵毓塑造的人设还是很有效的,宿慧,仁孝,再加上赵祯本身子嗣上的问题,更多的人只会思考她这位皇女是否是天授大宋一线生机。
当然也不是所有人都这么逆来顺受,也有人把目光投向了皇后和其他嫔妃。
但她们现在远在行宫,本来被曹皇后接入宫中抚养的皇子预备役赵宗实也暂时被扔回了自己家,一时之间,还真是无从下手。
范仲淹回京后,对殷灵毓的态度上基本就是稍微温和了点的版本的包拯。
一个能说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人,评价未来君主的唯一标准,当然也是其是否能够为民造福。
何况范仲淹本身就有改革之心,虽然如今年老,但仍旧坚持自己的想法和立场。
大宋现在积弊甚多,需要一个足够有能力的继承人。
有就得了,赶紧教吧,还挑上了。
这也就是为什么臣子们没有掀起激烈反对的浪潮,反而以一种近乎默许甚至积极迎合的态度面对赵祯的培养计划。
他们没得选,而殷灵毓给的太多,太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