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58章 姜在勋的双门洞试镜日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158章 姜在勋的双门洞试镜日 (第2/3页)

得,‘姜在勋’这块她专属的地盘,突然没那么需要她镇守了?”

    轰——

    金大元的话像一记闷锤,猝不及防又精准无比地砸在姜在勋心上。

    那些零星的困惑。

    那些关于她眼神里茫然和沉默的片段瞬间被串联了起来。

    不是李圣经怪。

    而是她的“被需求感”落空了。

    姜在勋这段时间变化很大。

    正努力地甩脱曾经的青涩、笨拙和被感情撕扯的混乱的自己,朝着成熟专业的方向转变。

    他下意识地想把生活也一并整理好。

    变得规矩、独立。

    却忽略了那个在身后默默站了六年的人,早已将“照顾姜在勋”融入了她的日常和安全感。

    姜在勋以为自己变得更好更省心。

    是好事。

    但对李圣经而言。

    却可能是抽走了她的存在感和安全感的一根重要支柱。

    原来……

    “被需要”也是一种关系里的氧气。

    姜在勋靠在椅背,闭上眼睛。

    看来得在冰箱里再故意放错点什么了……

    ————

    车子驶入TVN地下车库。

    姜在勋深暂时将“如何演自己”这个高难度课题压回心底。

    推开车门。

    正巧与刚抵达的罗美兰碰个照面。

    “前辈nim。”

    “叫怒那!”

    “呃……”

    姜在勋鞠躬到一半立刻改口:“怒那。”

    罗美兰脸上的笑容这才像炸开的烟花:

    “来得真够早来来来,跟怒那一块儿进去等着!”

    她毫不避讳地一把挽住姜在勋的胳膊,动作自然熟得像邻居大姐招呼自家孩子。

    电梯一路上行。

    门开。

    一块临时打印的指示牌指向右边——

    【《请回答1988》角色试镜候场区】

    指示牌旁边放着一张长桌。

    一位戴着黑框眼镜、胸前挂着“制作助理”工牌的年轻女性正在核对名单。

    走廊两侧靠墙摆放的几排椅子上。

    已经坐了五六个人。

    有年轻的生面孔。

    也有几个看着眼熟、但叫不上名字的演员。

    这就是所谓的“非公开试镜”——

    没有铺天盖地的海选公告,没有乌泱泱挤满走廊的竞争者,消息只在特定的圈层里流动。

    能坐在这里的。

    至少都有一张被某个圈内“守门人”认可过的通行证。

    姜在勋的出现。

    瞬间打破了候场区那刻意维持的、带着点紧绷的安静。

    几道目光齐刷刷地投射过来。

    带着毫不掩饰的惊讶和……一丝丝不易察觉的绝望?

    “姜……姜在勋前辈?”

    一个坐在角落、看起来像是刚毕业不久的新人演员地脱口而出。

    他旁边的同伴用手肘狠狠捅了他一下。

    示意噤声。

    但这声低呼像点燃了引线。

    窃窃私语如同细小的涟漪,迅速在几个等待者之间扩散开来。

    “莫呀?他也来试镜?”

    “完了……这还试什么啊……”

    “怎么办?但如果是他来争同一个角色,我们基本没戏了吧?”

    “快看剧本!看看还有没有别的角色空缺……”

    “我听说隔壁《太阳的后裔》剧组也在找演员……”

    “……”

    压抑的交谈声断断续续。

    充满了对自身机会被绝对实力碾压的预判和焦虑。

    姜在勋这几年稳扎稳打的积累。

    对于这些还在争取小荧幕机会的新人来说。

    他的出现。

    本身就是一种无形的、令人窒息的压迫感。

    罗美兰显然也听到了那些细碎的议论。

    她脚步没停,只是侧过头,用只有姜在勋能听到的音量,低低地“啧”了一声:

    “你都成‘行走的试镜终结者’了。”

    姜在勋目光平静地扫过那几个明显慌乱起来、开始低头猛翻剧本的年轻演员。

    他当然理解这种感受。

    那种渺小感和无力感也曾笼罩过他。

    只是没想到。

    有一天。

    自己也会成为别人眼中那座难以逾越的山。

    “美兰怒那,您就别取笑我了。”

    罗美兰哈哈一笑,不再多说。

    径直走向那位制作助理。

    “申PD在里面吧?”

    “在的在的!正在和编剧讨论。”

    助理连忙点头,又看向姜在勋:

    “这位是……”

    “姜在勋xi,陪我过来看看的。”

    罗美兰随意地介绍了一句。

    “啊!姜在勋xi!您好!”

    助理显然也认出了他,态度更加热情:

    “两位请进!”

    助理侧身推开那扇虚掩的门。

    试镜室比外面走廊宽敞许多,布置得像个小型的会议室。

    几张桌子拼在一起,后面坐着几个人,其中主位上一个戴着圆框眼镜、穿着简单格子衬衫、看起来气质温和甚至有点书卷气的男人,正低头看着手中的资料。他旁边坐着的几个人,包括选角导演和编剧李有静。

    听到开门声。

    主位的申源浩导演抬起头,目光掠过罗美兰落在她身后的姜在勋身上。

    是他。

    就在不久前。

    选角导演确实兴奋地拿着资料来找过他,大力推荐过姜在勋,认为他身上那种干净又带着点钝感的特质,非常适合“崔泽”这个角色。

    申源浩当时也颇为意动。

    特意去补了《继承者们》里“尹灿荣”的片段——

    那个在财阀子弟中守护着平凡爱情、笑容温暖清澈的大男孩,几乎完美契合了他心中对双门洞“围棋天才”崔泽的某种想象:

    纯粹、专注、带着点与世隔绝的安静感。

    然而。

    计划总是赶不上变化。

    就在他认真考虑这个提议时。

    《国际市场》上映了。

    那个在战火纷飞的异国他乡,肌肉贲张、眼神坚韧如铁的“南镇”,如同重锤般砸碎了申源浩心中刚构建起的“尹灿荣”形象。

    紧接着。

    《露水红颜》在中韩两国上映(口碑不论),姜在勋饰演的落魄画家徐承勋又展现出了另一种阴郁破碎的气质。

    这种惊人的、跨越极大类型角色的塑造能力,让申源浩震惊之余,思路也随之改变。

    他意识到姜在勋身上的可塑性或许比最初设想的“崔泽”更为广阔。

    也更适合……金正焕。

    那个外表冷漠、内心炽热、别扭又深情的金家二儿子“狗焕”。

    他身上那种少年特有的倔强、沉默下的汹涌,以及偶尔流露出的笨拙温柔,需要的正是姜在勋在《国际市场》里展现出的硬朗轮廓下,又能如《露水红颜》般细腻表达情感的多层次演技。

    申源浩甚至已经在脑海里勾勒出几个“狗焕”的关键场景由姜在勋演绎的可能性。

    但是……

    选角导演在后续跟进,带回来的反馈很明确,也很现实——

    片酬。

    作为有线电视台的导演,申源浩太清楚这个平台的运作模式和预算局限了。

    有线台这几年虽然凭借《未生》、《急诊男女》等剧崭露头角。

    但论影响力和广告收入仍无法与根基深厚的三大无线台抗衡。

    尤其是 TVN这类正处于品牌爬坡期的有线台。

    这就意味着。

    他们在制作成本上必须精打细算。

    但要请动已有稳定收视号召力、奖项加身或正值上升期的演员参演有线台剧集,片酬要在行业标准基础上溢价 20%到 50%。

    这本身就是个矛盾。

    而姜在勋目前的市场行情。

    选角导演打听到的消息是:

    电视剧片酬在1000万~1500万韩元/集之间浮动。

    这还只是基础价。

    如果按TVN需要支付的溢价下限20%计算。

    单集片酬将达到1200万~1800万韩元。

    《请回答1988》计划拍摄20集。

    那么总片酬将是2.4亿~3.6亿韩元。

    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所有青年主演的片酬总和,可能都达不到姜在勋一个人溢价后的最低报价线。

    邀请他一个人。

    就足以吃掉整个青年演员阵容乃至相当一部分的制作预算。

    这已经不是值不值得的问题,而是根本不可能。

    要知道,《请回答》系列的核心魅力之一,就在于它启用大量新鲜面孔或知名度不高的实力派演员,营造真实、接地气的双门洞群像。

    这不仅能精准控制成本,更能将宝贵的预算投入到剧本打磨、场景还原、音乐版权等真正影响剧集品质的环节。

    但人就站在眼前。

    作为导演骨子里对“可能性”的贪婪又忍不住蠢动起来。

    “姜在勋xi,你好。”

    “申源浩导演nim,您好。”

    姜在勋微微躬身。

    “没想到在这里见到你。是陪美兰怒那过来的?”

    “内。”

    姜在勋点头回答得简洁明了:

    “听说怒那今天有重要的试镜,我正好有空,就陪她一起过来了。”

    申源浩点点头,目光在姜在勋和罗美兰之间流转了一下,一个念头瞬间成型。

    拿起桌上打印好的几页剧本,朝姜在勋递了过去:

    “既然来了,而且姜在勋xi本身就是优秀的演员,不如……帮个忙,给美兰怒那搭个戏?她这段戏正好缺个对手演员。”

    这种临时搭戏的要求在非公开试镜中并不罕见。

    有时甚至能更直观地看出演员的互动和火花。

    对于姜在勋来说更是举手之劳。

    “没问题。”

    姜在勋干脆应下,几步上前接过申源浩递来的剧本。

    低头快速扫了一眼。

    场景是正焕狭小的卧室。

    他的“台词”甚至只有一句,而且极其简短冷淡。

    但故事的内核却很有意思——

    青春期儿子对母亲笨拙靠近的疏离抗拒,以及母亲那份小心翼翼的、带着失落和羡慕的试探。核心冲突在于“球鞋事件”后,豹子女士羡慕善宇母子无话不谈的亲密,试图打破与正焕之间的沉默壁垒。

    而“正焕”这句看似简单的拒绝。

    却让姜在勋脑海里不受控制地闪过一些碎片——

    自己十几岁时,对着电视里裴勇俊的单集五亿片酬新闻两眼放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