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端水大师的KPI又要涨了 (第2/3页)
大的勇气。
或者说是得寸进尺。
这一次。
他动作更快,也更坚定有力,重新将那温热柔软的身体紧紧圈回自己怀里。
刚抱紧。
怀里的佳人立刻传来警告:
“睡觉。手……不许往下!”
“……就抱着。”
“……”
黑暗中。
李圣经能清晰地感觉到身后男人体温的升高,和他逐渐变得不那么“规矩”的、带着试探意味的细微动作。
“……说了不许往下!”
李圣经咬着下唇内侧的软肉,手肘微微动了动,似乎想给他再来一下警告。
“嗯……”
含糊的声音像是无意义的回应。
李圣经微不可闻地“啧”了一声,像是妥协又像是无奈,逐渐放松了绷紧的抗拒线。
很快。
轻微的窸窣声和压抑的呼吸取代了所有言语。
直到窗外更深沉的夜色,吞噬了最后一点细碎的动静,只留下沉睡中的、平稳悠长的呼吸。
……
晨光艰难地钻过窗帘缝隙。
李圣经从沉沉的睡眠中醒来,还没睁眼,身体就先感受到了异样——尤其腰腿的酸软感格外清晰。
睁开眼。
枕畔已空。
她撑着坐起身,目光落在身侧被揉得一团凌乱的床单上,沉默了几秒。
掀开被子下床时。
身体细微的迟滞和某些部位的陌生感让她眉头无意识地轻皱了一下,随即又平复下去。
推开卧室门。
煎蛋的焦香混着油烟味飘来。
厨房里。
姜在勋正背对着她,一手拎着锅盖当盾牌挡着四溅的热油,一手用铲子试图给煎锅里那个边缘有些发黑的荷包蛋翻面。
“醒了?”
他眼角余光瞥见厨房门口的身影,头也没回地问。
李圣经抱着手臂靠在门框上,目光扫过锅里那两个可怜兮兮的煎蛋,又落在他紧绷的手臂上。
“你……”
姜在勋成功翻过一个蛋,稍微松了口气,疑惑地转头看她。
李圣经下巴朝锅里点了点:
“以后少进厨房。”
“嗯?”
“难吃。”
李圣经说得干脆利落,几步上前,直接从他手里抽走了锅铲。
姜在勋:“……”
他握着空空的手,看着李圣经动作娴熟地接管了锅铲和锅盖,三下五除二处理了那个奄奄一息的荷包蛋。
她关掉火,瞥了他一眼,眼神里明晃晃写着:闪开。
姜在勋摸着鼻子乖乖让出灶台,转而走向一旁的咖啡机。
磨豆、打奶泡、蒸汽棒发出嘶嘶轻响。
手腕微旋。
动作流畅地将绵密的奶泡注入浓缩咖啡液。
李圣经端着重新煎好的、色泽完美的太阳蛋走出来。视线落到那杯咖啡上——
拉花。
一颗轮廓清晰的爱心。
李圣经眉头狐疑地蹙起:
“你什么时候学的?”
“在华夏拍戏时候学的。”
“哦。”
李圣经应了一声,没再多问。
随即拿起自己的手机,对着那杯带拉花的咖啡,“咔嚓”一声,拍了张照片。然后才放下手机,开始吃早餐。
饭吃到一半,姜在勋想起什么,放下筷子:
“对了,接下来一阵子,可能没法送你去片场了。”
“嗯?”
“剧组换了导演,拍摄任务排得特别满,时间都打乱了。”姜在勋解释,“新导演要求补拍前面几集的不少片段,收工时间完全没准。”
李圣经咬了口煎蛋,点点头:
“知道了。你忙你的,不用管我。”
话音刚落。
姜在勋搁在餐桌上的手机就嗡嗡震动起来。
屏幕上跳动着“金大元”的名字。
他接起:
“喂?……知道了,马上下来。”
挂了电话。
他几口扒完剩下的早餐,起身抓起背包。
“我走了。”
姜在勋走到玄关换鞋。
李圣经头也没抬,含糊地“嗯”了一声。
姜在勋站在门口,手搭在门把上,故意提高音量,字正腔圆地重复了一遍:
“我——走——了——!”
“吵死了。”
李圣经没好气地翻了个巨大的白眼。
放下筷子。
起身。
踢踏着拖鞋走到门口。
仰起脸。
没有多余的话,也没有扭捏。
带着咖啡香气和清晨温度的柔软唇瓣印在了姜在勋的嘴唇上。
不是脸颊。
也不是飞快掠过。
是结结实实、温热绵长的一个吻。
“快走!”
吻毕。
李圣经后退半步,伸手推开挡路的他——或者说,推开了那扇虚掩的公寓门。
目的得逞。
姜在勋嘴角的弧度压都压不住,眼神灼亮:
“嗯。”
防盗门在身前轻轻合拢。
客厅安静下来。
李圣经转身走回餐桌端起那杯咖啡。
低头。
就着那颗即将消失的心形拉花抿了一口。
苦涩微酸的回味之后。
是奇异的醇香和暖意。
————
姜在勋踏进 KBS电视剧中心片场时。
即使他刻意收敛心神,空气中弥漫的无形压力也如同实质。关于《制作人》第二集收视率的风声已经尘埃落定。
——10.5%(AGB全国)。
比首播的 10.2%微涨了 0.3个百分点。
涨幅微弱,但至少没跌。
零碎的信息从四面八方钻进耳朵:
“稳住了……?”
“看来观众不吃这套?”
“剧情还是太温吞了……”
“朴编剧压力山大啊…”
作为一部定位独特、采用伪记录片风格(在韩剧中尚属大胆尝试)的职场+综艺剧,又是在深夜11点档播出,能稳住基本盘并有微涨,本身已属不易。
放眼望去。
韩剧黄金十年。
纯粹的职场题材从未诞生过真正意义上的“国民爆款”。
即便去年口碑炸裂的《未生》,在有线台tvN的最高收视也不过8%,换算到无线台KBS,大约也就是16%-20%的水平。
(注:后来申源浩导演的《机智的医生生活》系列才真正打破了职场剧的收视魔咒,创造了神话。)
因此,《制作人》目前的成绩,在类型片范畴内其实算得上稳健开局。
道理呢,其实都懂。
作为核心主创的朴智恩编剧,想必此刻看得更清楚,剖析得也更深刻——
题材限制、手法实验性、时段竞争力……
这些客观因素都摆在那里。
可看透归看透。
正所谓劝别人的时候条理分明、头头是道,可道理落到自己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