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84章 五个女人一台戏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284章 五个女人一台戏 (第2/3页)



    “你们两个!”

    导演嗓音穿透片场:

    “躲在角落嘀咕什么呢?准备拍下一场了!”

    裴秀智和李圣经瞬间弹开。

    一个整理病号服,一个摆出无辜的甜美笑容,仿佛刚才那个价值两千万的“暴力计划”从未存在过。

    阳光依旧明媚地洒满病房。

    只是那光影之中,似乎已隐隐传来了拳头……啊不,是片场打板的声响。

    ……

    KBS总部大楼的玻璃幕墙反射着刺目的阳光。

    姜在勋坐在会议室内,面前摊开的《哲仁王后》企划案被空调冷风吹起页角。

    这场谈判从一开始就注定不会顺利——

    或者说,这份“不顺利”本就是精心设计的战略环节。

    姜在勋曾因世越号事件被软封杀时。

    KBS顶着压力启用他出演《制作人》的义举,在韩国娱乐圈森严的前后辈伦理体系里是必须偿还的“恩情债”。

    而将翌景影业的开山之作优先提供给KBS。

    既是对业界展示“知恩图报“的姿态,更是为个人与公司树立重情重义的口碑形象。

    但公共电视台的审查枷锁始终悬在头顶。

    涉及灵魂互换的荒诞设定、性别错位的大胆演绎,以及戏说历史的改编尺度,每项都踩在KBS审核红线的边缘。

    更不必说公共台僵化的广告分成模式与保守的海外发行策略。

    根本无法满足姜在勋对回报率的商业预期。

    谈判桌上。

    姜在勋刻意将剧本中最具争议的桥段逐一标注——

    中殿娘娘醉酒爆粗的粗鄙台词、男女主互换后对朝鲜时代性别歧视的尖锐讽刺,甚至包括那些可能触怒历史学者的野史改编。

    这些被重点突出的“风险点”果然引发激烈争论。

    结果自然如姜在勋所料。

    在情义与利益的辩证走到最理想的节点后,他从容地转向了真正的目标——下午的tvN之行。

    与KBS的保守谨慎截然不同,这里弥漫着跃跃欲试的野心——

    刚刚凭借《请回答1988》登顶有线台榜首的tvN,正急需更多优质内容巩固其“电视剧名家”的地位。

    翌景影业作为新锐制作公司,同样需要一部现象级作品打响名号。

    双方在商业诉求上完美契合,谈判几乎没有任何阻碍。

    最终。

    总制作成本锁定在200亿韩元。

    tvN支付120亿韩元,买断韩国独家播映权及全部广告收益。

    翌景影业承担剩余80亿。

    权益划分清晰明确——

    IP版权与制作主导权牢牢握在翌景影业手中。

    tvN则获得韩国境内独家首播权及播出期广告收益。

    韩国VOD点播收益按tvN 60%、翌景40%分成。

    海外版权销售由tvN渠道代理,抽取10-20%佣金后,剩余部分按投资比例分配(翌景40%,tvN60%)。

    这份合约堪称业界范本——

    tvN获得了梦寐以求的优质内容,继续巩固其“精品剧王国”的声誉;

    翌景影业则借助平台优势,一举打通国内外市场。

    当姜在勋的钢笔在合约上落下最后一笔时,窗外的汉江正泛起粼粼波光。

    这场没有硝烟的商战,最终以最理想的方式尘埃落定。

    ……

    八月的骄阳炙烤着汉江大桥,保姆车的车窗滤去了刺目的阳光。

    姜在勋靠在真皮座椅上,指尖在手机屏幕悬停片刻,终于拨通了KBS朴部长的电话。

    车内冷气嘶嘶作响,与听筒里传来的忙音形成奇妙共振。

    当第三次等待音即将结束时,通话突然接通。

    姜在勋的声线立刻染上恰到好处的歉意,将合作流产的责任全数归咎于剧本题材的“敏感性”。

    “我们实在不愿让KBS为难”

    他的目光掠过车窗外明晃晃的江面,午后的阳光在水面碎成千万枚金币。

    这番说辞早已打好腹稿——

    既保全了对方颜面,又为“下一个项目”的承诺埋下伏笔。

    挂断电话,姜在勋降下车窗。

    商业与情义,就像此刻掠过车顶的云影与阳光,在首尔的天际线上达成了微妙的共生。

    但新的问题随之浮现——如何筹措80亿制作资金?

    公司账户早已见底,日常运营全靠姜在勋和金智媛的广告收入苦苦支撑。

    虽然可以通过PPL植入和品牌赞助筹措部分资金。

    但商业植入过多势必影响剧情质量。

    姜在勋揉了揉太阳穴。

    他个人账户里倒是躺着足够资金,可那是准备和林允儿一起追加投资全租房项目的.

    思绪纷乱间,保姆车已驶入公司地下停车场。

    电梯上行时,金属壁面映出他微蹙的眉头。

    “社长nim!”

    前台小妹立刻起身,双手递过一个朴素的牛皮纸信封:

    “您的推荐信到了。”

    “谢谢。”

    姜在勋拆开信封,李庸观院长的亲笔签名赫然在目——

    这是为韩娜妹妹申请电影学院特别推荐资格的回函。他将信递给韩娜:

    “你妹妹姓李?”

    “不是亲妹妹。”

    韩娜小心收好信件:“是在啤酒屋认识的打工妹,很投缘。”

    “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