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96章 触感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196章 触感 (第2/3页)

使是已经做足了心理准备的柳如烟,依然被其深深地震撼。

    巨大的花岗岩柱廊,支撑着三角形的山墙,上面刻着“玛尔库斯·阿格里帕,第三次担任执政官时建造此庙”的字样。而柱廊之后,是那个巨大得令人难以置信的圆形穹顶。

    陆沉站在广场上,久久地凝望着这座建筑,眼中泛起了泪光。

    “林教授曾经告诉我,”他轻声对柳如烟说,声音有些哽咽,“他说,世界上所有的建筑,都是在用墙和柱子,来限定一个空间。只有万神殿,它是在用一个完美的穹顶,‘捕捉’了一束光,创造了一个宇宙。”

    他们缓缓地,走进了万神殿的内部。

    当柳如烟踏入殿内,抬头仰望的那一刻,她感觉自己的呼吸,瞬间被夺走了。

    一个直径长达43.3米的、完美的半球形穹顶,笼罩着整个空间。穹顶的最高处,是一个直径8.9米的圆形大洞(OCUlUS),也就是“穹顶之眼”。此刻,正午的阳光,正通过这个圆洞,形成一道巨大的、清晰可见的金色光柱,笔直地照射在殿内的大理石地面上,像一束来自天堂的聚光灯,充满了神圣与威严。

    整个大殿内部,没有任何一根柱子支撑,全靠穹顶自身完美的力学结构。柳如烟和陆沉站在光柱的边缘,感受着阳光的温度,仰望着那片被穹顶框住的、湛蓝的天空。

    “林教授说,”陆沉的声音,恢复了一丝平静,更像是在为学生讲课,“古罗马的工程师,为了减轻穹顶的重量,从下到上,用了不同配方的混凝土。最底层的,混入了坚硬的石灰华;中间的,混入了较轻的砖块;而最顶层的,则混入了更轻的浮石。穹顶内部的五层凹格,不仅是为了美观,也是为了进一步减轻重量。这就是罗马人的智慧——将最精密的计算,隐藏在最宏伟的艺术背后。”

    他们绕着大殿,缓缓地走了一圈。这里,还安葬着许多意大利历史上的伟人,包括文艺复兴三杰之一的拉斐尔。

    陆沉带着柳如烟,在拉斐尔的墓前,停留了很久。

    “林教授最欣赏的艺术家,就是拉斐尔。”他说,“他说拉斐尔的画,不像米开朗基罗那样充满了痛苦的挣扎,也不像达芬奇那样充满了科学的探索。拉斐尔的画,永远是和谐、优美、宁静的。他画的圣母,就是所有人心目中,最温柔、最慈爱的母亲的模样。他说,这是一种‘神性的宁静’。”

    柳如烟看着陆沉的侧脸,她知道,他不仅仅是在讲述拉斐尔,他也是在怀念林教授带给他的,那种如沐春风般的、知识与智慧的宁静。

    他们在万神殿里,待了整整一个下午,没有说话,只是静静地,看着那道光柱,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殿内缓缓地移动。

    当他们走出万神殿时,柳如-烟看到,陆沉的脸上,虽然依然有悲伤,但更多了一份释然。

    【万神殿!太震撼了!那道光柱,真的像是上帝之眼!】

    【陆总,节哀顺变。林教授在天上看到,一定会为你感到骄傲的。】

    【听陆总讲建筑史,比任何纪录片都更动人,因为里面有情感。】

    第二天,他们开始去探寻这座“永恒之城”的另一面——属于罗马帝国的,无上荣光与血腥残酷。

    他们来到了古罗马斗兽场(COlOSSeUm)。

    当这座巨大的、虽然已经残破,却依然散发着磅礴气概的圆形剧场,出现在眼前时,柳如烟还是被其巨大的体量所震撼。

    他们跟随着人流,走进了斗兽场的内部。站在高高的看台上,俯瞰着下方那片曾经上演过无数次角斗士与猛兽之间血腥搏杀的场地,耳边仿佛还能听到数万名罗马观众那震耳欲聋的欢呼与呐喊。

    陆沉为她讲解着斗兽场的结构,那些复杂的地下通道和升降机关,是如何将猛兽和角斗士,像变魔术一样,送到场地中央的。他也讲述了那些被迫在这里厮杀的角斗士的悲惨命运。

    “这里,是罗马帝国最伟大的建筑奇迹之一,也是它最野蛮、最残酷的一面的象征。”陆沉感慨道,“罗马人,用最先进的工程技术,来服务于最原始的、血腥的娱乐。这种极致的矛盾,或许就是罗马的魅力所在。”

    离开斗兽场,他们又去了旁边的古罗马广场(ROman FOrUm)和帕拉蒂尼山(Palatine Hill)。

    这里,曾是古罗马帝国的政治、经济和宗教中心。虽然如今只剩下一片断壁残垣,但从那些巨大的神庙地基、凯旋门和巴西利卡(会堂)的遗迹上,依然能想见当年这里的繁华与喧嚣。

    他们漫步在被誉为“神圣之路”的古老石板路上,陆沉为她指认着那些著名的遗迹:凯撒被刺杀的元老院、保存完好的塞维鲁凯旋门、以及灶神女祭司们曾经居住的庭院。

    柳如烟看着眼前这片废墟,在夕阳的余晖下,被染成一片金红色。她轻声说:“奥兹曼迪亚斯(OZymandiaS)。”

    陆沉一愣,随即明白了她的意思,他轻声地念出了雪莱那首著名的十四行诗的结尾:“看那石座上刻着字句:‘我是万王之王,奥兹曼-迪亚斯。功业盖世,强者折服!’此外,荡然无物。在废墟四周,唯余一片苍凉,寂寞的沙碛,无边无垠,向远方伸展。”

    “是啊,”他感慨道,“再伟大的帝国,最终也抵不过时间的洪流。这里,就是最好的证明。”

    在经历了连续两天的、厚重而又略带伤感的历史洗礼后,第三天,柳如烟决定,要让陆沉从悲伤的情绪中,暂时走出来,去感受一下罗马充满活力的、属于“凡人”的一面。

    他们没有去任何景点,而是在当地人的推荐下,穿过台伯河,来到了充满了波西米亚风情的特拉斯提弗列(TraStevere)社区。

    这里没有宏伟的建筑,只有爬满了常春藤的、色彩斑驳的老房子,和由鹅卵石铺就的、迷宫般的小巷。各种手工艺品店、小酒馆和家庭式的“TrattOria”(小餐馆),隐藏在街角的各个地方。

    他们在一个小广场上,找到了一家看起来非常地道的餐馆坐下。他们点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