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八十章 相会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八十章 相会 (第2/3页)

。”

    两人一起走入渔船上,船内放着一个小炉正在热着酒水。

    海水拍打着岸边的岩石,盖住了船上的话语声。

    项伯看着如今憔悴的张良,又是着急地一拍大腿,蹙眉低声道:“先前听说你在淮阳,之后又听说你在洛阳,险些被秦军所抓。”

    说起这些事的时候,张良的神色很平静地道:“以前的确留在淮阳,家中胞弟过世之后,我去洛阳寻当年韩地旧人。”

    项伯又低声问道:“可找到了?”

    张良颔首。

    项伯又言道:“那……”

    张良解释道:“我请他们一同反秦,可他们非但没有答应,还将我的下落告知了秦军。”

    闻言,项伯又是气愤地重重一拍大腿。

    海风很冷,好在船舱内的小炉子还在烧着,能够取暖。

    张良道:“我此来胶东县,是来告祭当年的那些齐鲁名仕,这些天便留在了此地,秦军虽查得严,可他们料想不到我已到了此地,沿途渡河换马,才到了这胶东地界。”

    项伯依旧蹙眉,神色上既有挫败也有无奈。

    “好在胶东地界还有不少齐鲁旧人相助我,他们给了我衣食,还赠我这条船,还说我在此地可以打渔为生。”

    言至此处,张良望向东边,那就要升起来的朝阳,低声道:“岂能甘心。”

    项伯神色依旧,似乎只是听了张良先前的话语,还有这最后一句,偏偏忽略了中间的话语。

    见到项伯也同样落魄的模样,张良拿出一个布袋子,伸手递上。

    项伯听到布袋子放在炉子边的响动,那分明是铜钱的动静。

    张良道:“这是当初在洛阳换得的新钱,放心用。”

    对此,项伯还是很困惑,张良是何等神通广大,在洛阳转了一圈,在秦军的围捕下还能全身而退。

    不仅如此,秦军说不定还在洛阳以东的十几里地四处搜捕,张良就已在这胶东海边了。

    而且不仅如此,张良竟还能在洛阳拿到秦新钱。

    项伯看着张良此人,对方憔悴的脸色,带着哀伤的眼神下藏着的是怎样的智慧,能够将秦军戏耍到这等地步。

    “不!”

    项伯思量了片刻还是拒绝了。

    张良低声道:“这些对我来说不算什么,项伯收下吧。”

    “可子房你……”

    “始皇帝将中原分郡县,我在各郡都有故人帮我保管一部分家产,在前往洛阳时,我就沿途布置好了一切,因此能够平安到这里。”

    项伯又面露钦佩之色。

    张良又道:“我知项伯困难,从此地回楚地路途遥远,需要钱来疏通。”

    闻言,项伯也不再拒绝了而是接过了钱袋子,他又问道:“子房,你可知近来有关秦地的事?”

    张良稍稍蹙眉,道:“在洛阳时听说了。”

    若真要投效大秦,早在始皇帝请齐鲁博士入秦时,张良就可以投效始皇帝。

    如今张良依旧漂泊在外,断然是不会投效始皇帝的。

    项伯一手指着咸阳方向问道:“那秦公子扶苏,当真如此贤明。”

    张良道:“是有些手段。”

    “莫不是那李斯相助,他公子扶苏才有这等手段,一条渠当真就能养活二十万人?”

    敬业渠的事不仅仅传遍了关中,或者是洛阳,就连当初在楚地的项伯也听到了此事。

    这位公子扶苏如此得民心,自然会让张良或其他六国旧贵族心生担忧。

    在接下来的谈话中,项伯对秦还是有偏见的,不论那位公子扶苏做得如何好,在项伯言语中,所谓修渠,迁民,垦荒诸多事都不是公子所为,只不过是丞相李斯将这些功劳给了公子扶苏而已。

    张良很清楚,这都是项伯的见识浅薄而已,可能是因他在楚地没见过像公子扶苏这般了得的人物,项伯才会觉得其中有李斯作祟的缘故。

    听着对方将话语说完,张良依旧是微笑以对,没有附和对方的话,也没有否定对方的话语。

    听着对方的诉苦与反秦的决心,张良往炉子中又放了一些小木柴,让炉子内的火更暖一些。

    东边的朝阳已照入了船舱中,一抹金色出现在海面上,远方海边的许多渔船也都在陆续回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