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九十二章 认真的人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九十二章 认真的人 (第2/3页)



    “我也劝过叔孙通,但他不想改,也不知道他为何这么固执,他有他的道理,我也习惯了。”章邯坐在一块石头上,低声道:“我没有叔孙通那样的智谋,很多事按照叔孙通的方式去办,到了以后就会发现他所说所做的都是对的。”

    司马欣道:“其实华阴县也好不到哪去……”

    两人坐在一起说着各自的难处,明明一个被提拔为县令,另一个正是如今渭南风头正盛的郡守。

    可他们坐在一起像是两个互倒苦水的中年失意的人。

    司马欣既担心种不好葱,又担心自己治下的县民太过葱,从而不再种粮食,这是万万不可以的,土地就是用来种粮食的,这是不容改变的。

    华阴县要种更多的大葱,也只能在完成华阴县的粮食年产之后,才能种葱。

    反之,华阴县若不种粮食了,关中的粮食少了华阴县的这一大块,恐怕若追究起来,他司马欣会先被腰斩。

    章邯的压力也很大,渭南要建设,这两年也仅仅只有些许成效,这些许成效,小得让他低头羞愧。

    两人说了各自的苦衷,犹豫良久之后,章邯离开了这里。

    直到夜里,司马欣回到了县衙中,看着案上的一株葱想了良久。

    又到第二天的早晨,天色刚亮不久,入秋后的关中下了一场大雾,打开门时就有浓雾灌入屋内,目光所及几步之外,便看不见来人了,县里的啬夫抱着草料正在给马厩中的马匹喂着。

    忽听身后有脚步声传来,这脚步声还很着急。

    啬夫回头看去就见到了县令司马欣。

    等对方走近了,从眼前走过时,啬夫又注意到了县令的神色憔悴。

    而后,这位县令从马厩中牵出马,翻身上马之后就策马出了县衙。

    看着县令离开之后,啬夫甚至一度觉得这位县令的身体状况……多半是活不到四十岁。

    随后,啬夫又将这件事告诉了县里的其他人。

    关中浓雾依旧,司马欣策马朝着咸阳方向而去,距离后方的华山与秦岭越远,雾就稀薄。

    司马欣策马像是冲出了一片浓雾,身上的衣衫已被雾气打湿了一大片,他来到了上林苑外。

    上林苑外没有守卫,可以很轻易就进入,司马欣甚至还能见到在上林苑外正在摘着柿子的孩童。

    他们的篮子中装满了柿子,这里的柿子也有很多,多到吃不完。

    司马欣翻身下马,牵着马匹并没有惊扰这些孩童。

    这些孩子是从周边的村县来的,看来他们是每年都会来这里摘柿子。

    原本以为进入这里会被人询问,不过司马欣意外地发现进入这里很顺利。

    直到来到一片田地边,司马欣发现了几块田地,也终于有人上前来询问了。

    司马欣说明了来意,也考虑对方会拒绝自己进入。

    没想到这里的人如此快就允许,不远处几间小屋就是公子扶苏曾经在此地居住过的地方。

    司马欣问道:“是公子提前吩咐过?”

    “是啊。”那侍卫吃着柿子有些慵懒地道:“今年早春时节,公子离开时就与我们说,若是有人来问询这里的农事,就允许他人进来。”

    “公子早在大半年就安排好了?”

    那侍卫颔首。

    司马欣定了定心神,即便那侍卫点头了,他依旧觉得在早春时节就知道他司马欣会在秋季来上林苑问询农事的。

    这里应该也算是给别人准备的。

    司马欣问道:“我是第一个来这里的吗?”

    侍卫回道:“平日里没什么人来上林苑,多数都是一些孩子来这里玩闹,我们都把他们赶走了。”

    司马欣将马儿拴在一旁的树上,他走向田地边,这里种着不少糜子,看来是这里的侍卫自给自足种的,因为种的并不是多么用心。

    而后,司马欣看到有一间库房,推门而入这间库房空落落的,内部只有一个个的架子。

    架子上也是空空如也,只有些许泥土。

    司马欣在这里走了一圈,也没有发现什么有用的东西。

    已是午时了,浓雾早就散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