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九十七章 又闻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九十七章 又闻 (第2/3页)

李斯道:“抓到田氏三兄弟了?”

    吴公行礼道:“只抓到了田儋,未找到田横与田荣两兄弟,来人送信至丞相府,说是要留着田儋一命,用来对付田横与田荣。”

    田氏三兄弟抓到了其中一个而且是最年长的,却跑了两个年轻的。

    李斯之后又问询了狄县治理如何。

    田横与田荣这两兄弟多半是躲在外面,往后也不敢再轻易在人前走动了。

    至于田儋,留他一命也无妨,如果田荣与田横敢来救田儋,正好将这三兄弟全部抓了。

    对付国事要有耐心,李斯反倒觉得几个反贼而已,不足为惧,他担心狄县的治理情况。

    一场宴席,因这个消息而扫兴的结束。

    李斯与张苍,吴公三人离开了章台宫。

    扶苏依旧站在章台宫,看着手中的消息,起初张良踪迹其实不难查,原以为他会前往楚地,没想到如今又没了踪迹。

    殿内的宫人们已收拾好碗筷,田安道:“公子,都收拾好了。”

    扶苏走到章台宫的殿外,风雪迎面而来,西北的寒风卷起一层层的雪,呼啸而下。

    这个时辰的父皇该还在熟睡,扶苏迈步走下台阶,又吩咐道:“准备一些豆腐,等这场大雪停下了,我送去给频阳公。”

    田安道:“好,这就去准备。”

    豆腐此物还只是宫廷的传说,扶苏相信只要敬业县也能够拿出豆腐,此物就能在人们的饭桌上大放异彩。

    多半也不会有人问豆腐为何一定要方方正正的,对扶苏而言,这东西就该是这副模样。

    如果能让现在的人们多一道菜肴,也算是一桩好事吧。

    若人们能够对食物多一些向往,想必是一件很美的事。

    扶苏回到了章台宫,见到了正在看着书的妻子,她扶着腰,肚子里装着一个小生命,做什么都是小心翼翼的。

    王家婆婆常说,夫人大可以随意一些,那个小生命其实没有这么脆弱。

    扶苏对妻子说了父皇的交代。

    王棠儿就坐在椅子上,看着漫天的大雪,何时能够停下。

    最近几天,朝中也不会有国事,这场大雪下了一天一夜也没停,倒是在第二天始皇帝给朝中诸多重臣送去了豆腐,还给齐鲁的博士也送去了。

    能够得到始皇帝赏赐的,也都是能够入章台宫参加廷议的臣子。

    再过几年,说不定这豆腐就会成为寻常物了。

    之后再赏赐就显得平常,趁着现在应该多赏赐一些,扶苏对田安道:“你让人给渭南送消息,渭南的几个县都送去一块大豆腐,送去各县之后,就让各县自己分了吧。”

    田安点头去吩咐。

    扶苏的身边放着暖炉,身后窝着一头鹿,扶苏便将头枕在鹿的脊背上,看着手中书卷,感受着身边炉子带来的暖意,扶苏不知不觉有些困了,想着闭眼休息片刻,醒来时却已入夜。

    原本枕着的鹿已不在了。

    “什么时辰了。”

    王棠儿坐在边上看着书道:“快子时了。”

    扶苏坐起来,也看向她手中的书,见她看着的是自己所写的一些有关韩非的见解。

    “可看得懂?”

    她摇头道:“有些能看懂,有些看不懂。”

    扶苏道:“要看懂这些书需要重新构建认知方式。”

    “那是什么?”

    对扶苏而言,这个时代的有些对错其实很简单,对他来说那几乎都是开卷考。

    可对王棠儿来说并不是,因有些学识直到后世才有了更正确的解释,从后来人的视角看待这些知识,自然是与王棠儿所理解的不同。

    这也无关人与人之间的差距,而是后来的人们已跳出了桎梏,后来的人们都已解开了思想的束缚。

    扶苏耐心地向妻子解释着现在的国策,以及书中的知识。

    这对年轻的夫妻坐在一起,像是还有用不完的时光,他们可以通过这种漫长的交谈,来度过今年的严冬。

    几天之后,当风雪完全停下了,扶苏又听田安说了渭南的事,大雪压塌了不少民居。

    关中的冬季就是用来休息,这是老秦人留下的习俗,习俗成了人们的习惯。

    这个时节,在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