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章 八千卷书 (第2/3页)
信。
书信是韩终托一队商旅送来的,信中的内容所言是韩终现在已去了楚地,当初韩终他们就有过约定,如果始皇帝不收韩终为博士,楚地的项氏会收留他们。
而如今韩终去了楚地,还说他在楚地得到了很好的照拂,只是项氏如今依旧隐匿,不好告知地点,如今的项氏都是当年项燕大将军的后人。
这卷书信是用楚文字书写的,秦虽要求中原各地书同文,并且施行多年。
但在偏远的各地,还有很少一部分人,依旧用着当年的各国文字。
徐福能够通读用楚文字编写的文章,内心里却很不喜韩终的为人。
项氏是什么人,他徐福不清楚吗?
当年项燕战死之后,项氏族人逃亡,这些人可都是要反秦的。
徐福觉得失去了一个朋友,他决定将这卷书信交给公子扶苏。
他徐福现在也只想探究他自己的学识,不想参与韩终的事,或者其他的反秦势力。
因自己也是齐鲁博士的一员,所以在以前……他也能听到一些闲言碎语,齐鲁博士并不是铁板一块,他们也各自有各自的立场。
徐福望着窗外的东海,大雪飘洒而下,顺风入海。
“先生,始皇帝的车驾到齐郡外了。”
徐福颔首,他转身看向身后,身后有一排书架,书架上的书籍都是与航海有关的。
“先生。”又有学童脚步匆匆来报,他行礼道:“先生,齐郡的郡守送来消息,始皇帝驾至琅琊台。”
琅琊台依海而建,当初越王勾践建设了琅琊台,后来在琅琊台与秦,晋,齐,楚歃血为盟,共同辅佐周王室。
可惜的是,现在的周王室不在了,始皇帝也完成了封禅。
又有学童送来消息,禀报道:“公子扶苏请先生,于明日观海。”
徐福再一次颔首,重新坐了下来,目光看着韩终送来的书信,他实在是想明白,为何韩终会与楚地的项氏有联系,那么现在的齐鲁博士又有多少人与反秦势力有关。
徐福心中隐约有些后怕,他觉得若自己与韩终走得再更近一些,自己是不是也会成为其中一员。
当始皇帝抵达琅琊台,一道从泰山发来的文书,送到了李斯手中。
扶苏正跟着父皇走在登琅琊台的台阶上,顺手接过了丞相递来的文书一边走着,打开看其中内容,这卷文书是廷尉冯劫送来的。
廷尉在齐地抓了不少博士,其中还有人与反秦势力有联系,其中就有田氏,项氏。
自封禅之后,淳于越就留在了齐地,说是重病不起。
始皇帝还未开始焚书,但扶苏觉得现在还不是齐鲁博士团体最糟糕的时候,等李斯的禁私学令下达,大秦对文化一统上的变革才正要开始。
扶苏看罢,而后面色平静地走向琅琊台。
其实就算是丞相不这么做,扶苏也会这么做,既然要集权就做到集权的极致,既然要礼教一统,那就连教的权力也收归皇帝所有。
只有将教书的权力收入集权的条件之一,只有这样才能尽可能的做到教书的一统与公平。
至少,是尽可能吧。
哪怕要为此付出极大的代价,面对极大的反抗。
始皇帝与丞相,包括扶苏自以为的方向,三人的想法在细节上有落差,但在总的方向上是相通的。
不知道为何,扶苏对这些事总有一些执念。
这种执念让自己觉得,不得不这么做。
眼前的琅琊台还显得有些破败,以前的齐王将这里修缮过几次。
整座琅琊台形似宫殿,准确地来说,这里应该就是一处行宫,此地背山面海。
李斯道:“这里是最好的观海胜地。”
嬴政忽然一笑,望着水天一色的大海,大海的海浪不断冲上海岸,笑道:“是个好地方。”
海风迎面而来,吹得衣袍猎猎作响。
见父皇与丞相还有一众大臣纷纷走入琅琊台,扶苏还站在琅琊台前的平台上,手里还拿着从齐地送来的文书,廷尉冯劫的文书上不仅仅写着齐地的事。
还因此有齐地名望较高的族老,为了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