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一章 公子观海 (第2/3页)
的船术早就成了代代相传的生存本领。
徐福道:“原来,公子想要的是这些人。”
扶苏道:“还会有东越的越民,虎夷山的越人,你又了解多少?”
徐福坐在小凳上,面对公子又一次感觉到如坐针毡,公子的问话十分刁钻,总是一句话能够问到要害,关于越人的很多事他也都是听说,知道的并不多。
且不说东越与虎夷山的越人。
光是琅琊越人这一支,以前徐福就想要依仗他们过人的船术,出海去东方远海,但对方一直以出海太过危险拒绝了。
徐福深吸一口气,他将自己所知道的事一股脑向公子扶苏道了出来,包括他知道以及他所不知道的。
言罢,公子已让田安划船回去了。
“臣说得有些多,公子若记不住,臣回去写下来再交给公子。”
“不必了,我记性好。”扶苏随意说了一句话。
“还请公子万万不要为难琅琊的越人,先前臣与他们就有矛盾,臣年轻的时候几次想要让他们带臣去海外,被他们驱赶过,那时都是臣不懂事……”
“好了。”扶苏打断他的话,低声道:“该利用的我会利用,该安抚的我也会与父皇,丞相一起安抚。”
船只到了海滩边,徐福再一次行礼。
琅琊是春秋时期的吴国北进的要地,那应该是三百七十年前,吴国伐齐。
当年,吴王夫差联手鲁国一起攻打齐国,那一战吴国胜了,但却在次年琅琊台海战,吴国败给了齐国,那是一场大规模的海战。
徐福说,在他小时候,他就是这里的渔民,他儿时贪玩爱游水,还能在海底见到当年海战沉下海的兵器,甚至捞上来一些。
不过那时的越人都有规矩,小时候的徐福每每将兵器捞上来,都会被人打一顿,而后人们又会将兵器扔回海里。
说起吴国夫差的事,还涉及了伍子胥与越王勾践。
吴国到了最后,都城却被忍辱的越王拿下,夫差自尽,吴国灭亡,也就有了那个流传后世的故事。
后来的越王勾践继承了吴国的一切遗产,以及夫差留下来的那一支水师,而这支水师成了越王勾践的越民,一直延续到了现在。
扶苏听徐福说起了越民十分了得船术,说不定在原本的历史上,帮助徐福东渡的船夫,就是那些船术了得的越民。
临到夜里,扶苏带着家人回到了琅琊台,待妻小都休息下来之后,才去面见父皇。
琅琊台的宫殿老旧的不成样子。
“皇帝不喜这里的齐地装饰,快快都拆了。”
“怎么还有齐人的文字,都拿去烧了。”
“都换上我们咸阳的夔纹瓦当!”
扶苏正走向琅琊台的大殿,就听到了几个内侍正在说着话。
他们注意到公子走过,纷纷住口躬身行礼。
扶苏依旧不动声色地从这里走过,从这些人的话语中可以得知,父皇多半是不喜这座带着齐地风格的琅琊台。
大殿内,王贲与李斯依旧在这里。
见到坐在上首的父皇,扶苏躬身行礼。
嬴政示意这个儿子可以坐在边上,与李斯,还有王贲继续商议着。
在这里扶苏听到了更完整的迁民计划,这些迁来的越民会成为新的琅琊新民,其中包括运盐的脚夫,垦殖的刑徒,越民女子也可以与秦军成婚,但都需要成为秦人的一份子。
扶苏听到了李斯与始皇帝对琅琊这片地方,更重要的规划。
第一,要将年产十万钟的盐厂扩张到年产三十万钟,这些事主要交给迁来的刑徒去做。
再者,迁民的另一类,重要的越人是工匠,拆除以及捣毁所有能私铸兵器的作坊,并且都收归琅琊县。
发《语书》教授越人学习秦语,李斯十分郑重地向始皇帝进谏,让越人写小篆,书同文字要从文字到语言,贯彻到底。
并且李斯与王贲还以琅琊台为核心,说了一个十分重要的沿海控制计划,在他们的规划中,以琅琊台为支点,控制黄海,东海与南海航运网。
而这些事,甚至包括重建琅琊台,这些事情……到了最后,多数都会落在自己这个少府令身上。
扶苏觉得就算自己能够成为下一个秦帝,在此之前……不论关中改造也好,还是这里的事也好,在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