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五章 归咸阳 (第1/3页)
按照他们所说的,将鼎从泗水捞上来可以让始皇帝有更高的民望,可以得到更多人的拥戴,就能让人们明白始皇帝要治世的决心?
在扶苏看来,这其实又是一种自证的陷阱,越是自我证明,人们越是不相信。
没人想知道真相,也没人想知道始皇帝有多么名正言顺。
他们只是想知道始皇帝能不能把鼎捞上来。
如果没捞上来,他们或许也会唏嘘离开,如果捞上来,其实也没太大的意义,六国旧贵族的反秦之心不会因一个鼎改变的。
五百年前的诸侯王,又有多少人拥戴周天子?
当年,楚庄王都要问鼎中原了。
当年的齐桓公都要登泰山取代周天子。
说来说去,其实当周天子的权威不足以统治天下的时候,各路诸侯王是最不尊重周天子的。
那周天子的鼎还重要吗?
都是成了精的老狐狸,还在说着侍奉周天子,这是演给谁看呢。
大军行进在驰道上,依旧是寒冬天,一路上见不到其他行人,扶苏坐在车辕上,望着泗水的景色。
扶苏想起了第一次见甪里先生,以及与甪里先生说过的话。
正想着,扶苏听到了骑兵在远方传话,是前方始皇帝的车驾又有了命令,这支队伍一路就先向西南,往洞庭郡的方向而去。
接下来的路线就是经彭城,过九江,一路进入洞庭郡。
扶苏想起了四年前,应该是南征快结束的时候,洞庭郡在南征时付出了极大的代价,人口锐减,几乎到了十室九空的地步。
如今始皇帝想要亲巡洞庭郡,多半是有安抚之意。
洞庭郡距离南征的战线最近。
扶苏打开一卷地图,大致明白了路线,一路南下过了九江之后进入洞庭郡,而后过湘山,再从南郡,过南阳回咸阳。
始皇帝在琅琊台住了三个月,这三个月齐郡的郡守为了讨好公子扶苏,搜刮了不少书籍。
以至于现在的公子扶苏有名声在外,但凡有路过的郡县,就有官吏将各地的书籍献上。
不过,李由依旧会带着兵马拜访沿途的名仕,大抵上都是以借书为理由,将这些书都带走。
现在,李由就坐在一驾车上,这驾车装满了书籍。
但公子从来不会真的看这些书,只有张苍偶尔会来拿几卷书。
李由怀疑张苍把竹简拿走之后,是不是烧火取暖了,这人拿走了书之后,就没有还回来了。
彭城以前又是彭邑,秦一统中原实行郡县制之后,秦给彭邑取了一个新的名字,叫作彭城县,从此以后在之后一千多年内,彭城这个地名便一直沿用了下去了。
彭城是一片极其富饶的地界,亦是楚与秦的必争之地。
天气还未完全转暖,已有不少的农户在田地里劳作,披着黑甲的秦军从彭城而过,此地之民纷纷拜伏在地。
扶苏不知项羽如今在何地,他应该在某个地方与他的叔父说着反秦的志向。
这里是楚地,在这里生活的人多数也是楚人,楚人与秦打了这么多的仗,而现在这里说不定还有不少的反秦人士藏着。
田安道:“公子,丞相劝过皇帝,此地多有反秦楚人之士,还望皇帝绕过彭城而行。”
扶苏道:“父皇还是要从彭城过?”
田安颔首。
扶苏看向马车外,目光搜寻之下,看着彭城内满满当当的跪拜之人中,谁是项羽,谁是项梁。
直到车队穿过彭城之后,扶苏没有发现窝藏在其中的项羽与项梁。
扶苏对田安道:“让廷尉来一趟。”
冬天时,始皇帝在琅琊台过冬,廷尉冯劫就在齐地主持拆神祠的事。
他是从鲁县重新跟上队伍的。
冯劫急匆匆策马去见了公子扶苏。
而后他得到了公子的吩咐,急匆匆去见了丞相。
冯劫在行进的队伍中来回奔走,最后找到了李由,他道:“李士尉,公子与丞相有命,搜捕城中的反秦项氏。”
李由得到命令,拉住战马的缰绳。
战马一声嘶鸣,李由便带着骑兵折返回了身后的彭城县,二话不说就按照公子的命令去寻找反秦项氏。
而就在始皇帝的车驾中,丞相李斯此刻正坐在始皇帝的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