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大国之道 (第2/3页)
阁部共议,总要把话听完!”
李阁老一句话,迅速压服了杂音。
杨思忠立刻将这封岛津家主的信件读了一遍。
也不知道是不是请汉人代笔,这封信倒是写的很有文采。
苏泽站在边上,听完了岛津贵久的来信。
这封信的内容也很简单。
岛津贵久从倭国商人那边,知道自己儿子的事情,连忙向大明朝廷上了请罪书,请求琉球通政署的吴绍祖带给大明皇帝。
岛津贵久辩解自己早已经和这个儿子断绝关系,不知道他在大明犯下的祸事。
岛津贵久提出要以死向大明皇帝谢罪,但是请求朝贡大明。
等到杨思忠读完,李春芳看向众人问道:
“诸位怎么看?”
兵部尚书曹邦辅立刻表态:
“倭人狼子野心,这岛津贵久明知道自己儿子涉及大逆案,还敢向通政署投书,这是对我大明的挑衅,请李阁老上奏陛下,调遣水师剿灭岛津氏!”
李春芳瞥了曹邦辅一眼,懒得和他说话。
没办法,兵部连续在武监等事上吃了亏,现在必须要摆出对外强硬姿态。
曹邦辅的发言,不能说是他自己的想法,只是兵部在现状下的政治表态。
曹邦辅执掌兵部,当然知道大明水师并没有远征倭国的能力,这番表态不过是政治作秀罢了。
真的让他出兵,兵部怕是第一个反对。
无视了曹邦辅的“表演”,李春芳的目光移开。
户部侍郎张守直说道:
“李阁老,岛津氏愿意以死谢罪,所求不过是和我大明通商而已。我大明早有万国通商令,本就有倭人贸易,准许他们来商贸也无妨。”
苏泽上了《恭陈清厘财用以昭圣治疏》,将朝贡和贸易分开,本来就是允许倭人来港口做生意的。
不过倭人属于朝贡体系最低一等的,只能停靠港口,船员不能离开船,装卸完货物就要起航。
张守直其实故意混淆了说法,岛津贵久是求的朝贡大明,但是他说成了和大明通商。
这点小把戏,自然瞒不过李春芳。
这位李首辅冷哼一声,他也明白户部的算盘。
自从通商以来,倭国白银大量流入大明,不仅仅内帑通过市舶税获利,户部在登莱铸币也收了大量的铸币税。
这些银元也不仅仅是铸币税这么简单,白银的涌入解决了大明很多地方钱法的问题,只要能源源不断的流入白银和倭铅,大明就能持续铸币。
对于想要推动全面财政改革的张居正来说,这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张守直的发言,其实就是户部的态度。
当然,张守直如此暧昧的发言,迅速就被其他重臣拆穿,张守直立刻陷入到了被围攻的境地。
苏泽看了一眼张居正,估计张守直这番发言,也有张居正的授意在。
但是现在看来,张居正也不敢在这个档口说话。
李春芳再次咳嗽一声,维持了现场秩序。
他的目光扫过群臣,最后落在了苏泽脸上。
“苏子霖,你以为如何?”
众人目光都落在了苏泽身上,张居正也投来一丝期许的目光。
苏泽一直都是朝堂中的“理智派”,他都会从大明利益出发来思考问题,而不是被朝堂风气裹挟影响。
苏泽面对众大臣的目光,说道:
“李阁老,诸位阁老,各位大人,下官以为,倭首岛津氏谋刺陛下,其罪当诛,我大明岂能允许此等逆贼朝贡?那不是寒了各藩属国之心?”
“外交无小事,不可因利而忘义,特别是对待藩属国的事情,可不能因小失大。”
听到苏泽这么说,张守直也低下头。
李春芳也说道:“诸君之议,本辅已闻。兵事以威,户部言利,自有其道。”
“然则治国如治水,当循道而行,无为而治其本。”
“高屋建瓴,立政施设,首重其‘正’!吾等为天朝枢臣,掌天下纲维,若见利忘义,轻重倒置,恐失四方来附之心。”
“此‘正’,乃义理之正,法度之正,天道之正。高居此‘正’,方能无为而驭万方。”
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