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1章 龙颜大悦! (第3/3页)
。
等两人一回京,苏泽就在家中设宴,为他们接风洗尘。
“应和(傅顺字)兄,钦之(万敬字)兄!”
苏泽在府门前迎接二人,两人都带上了家眷,女眷和孩子被妻子迎去了后宅,三人就先来到了后花园中。
苏泽这座宅子还是两人帮忙修的,傅顺指着后宅说道:
“当年傅某在这里搬过砖的。”
三人哈哈一笑,苏泽又引两人登上了假山顶上的亭子。
这座亭子视野很好,苏泽闲暇的时候很喜欢在这里读书品茶,但是冬季的假山顶上风实在是太大。
赵令娴也不知道从哪里听来的办法,买来几块玻璃将亭子封住,这样就能不影响观景的同时,又在亭子里喝茶了。
这不就是玻璃暖房吗?
苏泽原本想过温室的计划,但是玻璃的成本现在还是太高,他本来准备等过几年玻璃价格降下来再推广。
可没想到妻子竟然走在自己前面。
傅顺和万敬都对这座暖亭十分欣赏,两人也想着自己回去也造一座。
喝上茶后,三人又谈起了公务。
万敬说道:
“两家水泥厂已经开工,产出的水泥品质也不错。”
苏泽在报纸上看到的消息,是两座水泥厂已经开工,靠着两座水泥厂的水泥,年前又有两座新式土楼交付。
报纸上的局势是一片大好,但是在万敬看来这还不够:
“但是受限于燃料,产能还是上不去。”
苏泽问道:
“难道京畿还没有足够的燃料吗?”
现在使用的水泥,是石灰、矿渣、石膏,经过高温煅烧而成的。
高温煅烧炉用的是煤炭,按理说京师不应该缺煤。
傅顺也奇道:
“我听说房山的煤矿已经扩产,产量也不错,不应该缺燃料吧?”
万敬叹息一声说道:
“为了京师供暖,工部下令京畿周围的堆煤场优先供应民用,能分给水泥厂的煤炭就不多了。”
“房山煤矿铁矿我也去看了,产量是不错,但是这些东西运不到京师。”
等万敬说完,苏泽这才明白了。
煤炭不缺,但是缺的是运力。
京畿地区的发展超过了所有人的预料,在苏泽这么一番折腾下,京师已经有了产业革命的萌芽。
如此巨大的需求下,让原本京畿周围的运输系统开始不堪重负。
能行车的就是官道,如今京师附近的官道十分拥挤,房山县距离京师并不远,但是这些煤炭需要运送京城附近的堆煤场,然后再分发给各个部门。
最先需要保证供应的自然是民生部门,绝大部分的煤炭都被制作成蜂窝煤,卖给京师的百姓。
剩下的工业部门,铁厂的锅炉是不能停火的,自然也要优先供应。
剩下的工厂,玻璃窑厂、碱厂、还有传统的瓷器陶器工坊、铁匠铺,这些都是要煤炭的。
在冬季煤炭需求激增后,水泥厂自然就被排到了后面。
万敬也抱怨说道:“明明距离房山距离京师就百里路,这些煤就是运不过来。”
“如今工部也有议论,准备拓宽官道,但听说明年的预算要留给河工,实在拨不出这笔钱。”
万敬说完,苏泽也开始发愁。
工业发展也是需要地利的。
原时空为什么英国率先爆发工业革命,除了技术原因之外,英国内部发达的水运网络,也促进了各种原材料的运输,让各种工厂能整合资源,用更低的成本生产商品。
江南地区为什么适合发展工业,也是同样的道理,发达的内陆运河网络,就是工业的血管。
京畿地区的水网条件其实也不错,但是这是东南方向的水网。
京师最大的问题是,如何将西北方向,也就是山西地区的煤矿运输到京师。
陆运成本太高,还要优先保障城市采暖。
如果不解决这个问题,苏泽要将京畿打造成产业中心的计划就要破产。
这也会影响苏泽先北后南的产业政策,造成南北方政治势力的进一步失调。
苏泽看向万敬问道:
“钦之兄,你听说过铁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