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04章 通政司怪谈其五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304章 通政司怪谈其五 (第2/3页)



    “父亲,儿子是支持苏翰林修造铁路的提议的。”

    “为什么?”

    “如果是别人说要修建铁路,儿子大概认为是天方夜谭,但是苏翰林既然说了,那应该就能成事。”

    张居正不置可否,这也不怪自己儿子有这个想法,京师很多官员百姓都这么想。

    苏泽和大明以往的清流都不同。

    苏泽的这种“威信”,是通过一次一次做事形成的,每一次苏泽提出的事情都能办好,人们自然就会更加信任他。

    这种通过做事建立起来的名望,和以往清流通过嘴炮文章建立的威望自然不同。

    张居正又问道:

    “那为父反对的理由,你也清楚?”

    张敬修点头。

    张居正又说道:

    “那苏子霖最后那段话,你怎么看?”

    张敬修老实说道:“儿子没听懂。”

    张居正反而满意的点头说道:

    “苏子霖看得远,你跟不上是正常的。”

    张敬修鼓起勇气问道:

    “儿子不明白,修铁路和江南有什么关系?”

    张居正站起来说道:

    “修铁路这件事,本身和江南没有关系,但是苏子霖说京师产业发展,和江南有关系。”

    “产业发展这件事,是一步快步步快。”

    “为父执掌户部,今年京畿山西山东地区,加上商税的赋税第一次超过了江南五府。”

    “这是我大明财政的一个隐疾,财政过于依赖东南,各地发展不均。”

    张敬修问道:

    “这有什么问题吗?”

    张居正说道:

    “平常时,自然没有问题,但是税赋过于倚仗东南,就会头重脚轻,财政上也会束手束脚。”

    “自去年来,北方产业发展,也是朝堂最硬气的几年。”

    “苏子霖说的没错,要在东南打开局面,开征商税,就必须要维持现在的局势。”

    张居正似乎下定了决心,对着儿子说道:

    “你去追上苏子霖,告诉他为父会支持他的奏疏,让他明日上疏吧。”

    ——

    腊月十八。

    “号外号外!铁路公股即将发行!”

    京师的四大报纸,几乎在同一时间开始宣传铁路公股发行的事情。

    国子监旁边的茶馆中,黄文彬喊住报童,掏出黄铜币买了一份《乐府新报》。

    坐在黄文彬对面的朱俊棠也掏钱买了一份《商报》。

    四大报纸都在头版刊登了房山铁路的事情,苏泽上疏朝廷,请求修造房山县到京郊的铁路,获得皇帝御批通过。

    铁路总费用三万银元,一百银元为一股,合计发行三百股,交由京师大宗粮食交易市场发行。

    需要认购铁路股票的,可以去大宗粮食交易交钱购买。

    报纸上详细讲述了股票的规则,包括约定股息,五年后回购股票,以及成立铁路董事局的新闻。

    不过两份报纸上的内容也有不同。

    《乐府新报》是官报,主要还是对铁路计划进行了说明,称赞铁路是能加速京畿发展的东西,等铁路修成之后,京师的水泥、冶铁就不会再缺乏煤炭,同时房山的玻璃也能以更低成本运输到京师来。

    《商报》则更关心铁路股票的收益,同时也对新成立的铁路董事局有一定的遐想。

    放下报纸,黄文彬叹息道:

    “一百银元一股,真有钱啊!”

    他现在是个国子监的穷博士,把他卖了也换不到一百银元。

    朱俊棠从代王府分到了一笔钱财,他将这笔钱都存放在山西范氏的票号里,看到《商报》上分析铁路股票的收益,他也有些动心。

    两人之所以出现在这里,是为了能在过年前离开京师,前往直沽坐船南下澎湖。

    茶馆中有关铁路股票的议论纷纷,不过黄文彬是知道这帮人就是穷酸口嗨,这里根本没人能拿出一百银元来。

    “黄博士,您看这铁路股票能买吗?”

    “你要买?”

    朱俊棠点头说道:

    “亡父去世后,学生家中产业也都变卖了,手上有点结余,您看?”

    黄文彬看着这个弟子,这些日子他也清楚了朱俊棠的过往,倒是也不羡慕他这笔钱。

    代王除藩,朱俊棠之父也被代王暗杀,他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