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五章:榨季结束 (第3/3页)
后仁心的工作量也没有增加,也没办法增加,从榨季开始他就跟着海哥的五台机器,他是这么多新人里唯一一个,一个人看着五台机器工作的,所以他的工作量也没法增加了,过完年他依旧跟着海哥的机器,还是跟年前一样,每天早上接,晚上送,两餐全包。但是此时仁心的名声早已在厂里的四个车间传开了,传的人就是跟仁心睡一起的焊接车间的同事。说仁心第一年来公司,技术学的特牛逼,出去上下班都是老板开着奥迪接送。就这样,仁心人还没回去,名声已传出去了。不过这也不是什么坏事,只要自己做人低调点就行了,做事的时候该高调还是要高调,再说又不是自己吹的牛逼,别人帮忙宣传自己何乐不为。这样不就是变相证明自己努力确实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再有机会自己肯定还是是首选。不过这些事是仁心回厂之后才知道的。现在嘛,修好眼前的每一个毛病,让机器正常工作。
年一过完,意味着榨季走向结束,糖厂收的甘蔗也越来越少了,陆陆续续的很多车开始停收进入保养状态,等待来年的榨季开始。仁心也被安排准备回厂,此时的他还没有资格被留下保养车辆。他自己也知道,能在这边出差五个月已经是相当不错了,所以接到通知的那一刻,仁心没有请求也没有挽留,跟海哥把关系搞好,来年继续。四月十号,他和二十多名同事一起踏上回程的飞机。
此时已经是四月份了,甘蔗机的线停止生产,正式生产得到十月份,这几个月相对而言没什么活干,很多同事都已离职,这就是劳务工的命,厂里需要干活时中介大量招人满足厂里需求,厂里没活时他不会开除你,但是会给你调休,劳务工干一个小时得一个小时的钱,调休哪里有人愿意,所以那些被通知调休的人自然就会另谋出路。然后中介就会等待下一批用人高峰期继续招人。但是,不代表所有人都会被调休。就比如仁心,曾维等等在此次维修过程中表现出过人的维修技术的员工,厂里不可能随便放这些人走的。培养一个技术工种是多难的条件,每一批的劳务工都是一次大筛子,筛下来的必定都是精华,这些人会慢慢留下,着重培养。所以仁心没有被安排一天调休,每天都在正常上班。榨季的车有坏的需要回厂维修,还有需要更新的,这些都是活,都需要人去干。等把这些活干完一个月就过去了,等到五月的时候,甘蔗机确实没有产量需求了,但是其他机型有啊。比如打捆机,拖拉机等等,留下仁心他们这一批的十几个人,车间也不用那么着急去招人,等真正忙的时候再去招也来的急。就这样,仁心他们这批一百多招的劳务工就剩下十三个人继续在车间干活,在五月的时候他们全部被分到打捆机生产线继续组装新的机器。
新的机型就意味着新的挑战,继续学习。车间开始的目的是让一个人多干活,一人多岗,但是对于仁心来说,这就是最完美的学习机会,打捆机也需要服务,只是他现在没有资格而已。如果他能学的好呢?能精通打捆机各项数据和性能呢?机会永远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再说现在仁心在车间已经有了名气,那些打捆机的班长也愿意去教他。有时候甚至拿他打趣说道:“新人的甘蔗机维修王,装个几万块钱的打捆机还不是跟玩一样,等你把原理吃透了,打捆机都需要你去服务”。虽然这是打趣的话,但是也证实了大家对仁心打心眼里看好,而不是吹捧,本来就是苦哈哈的生产线,都是实在人,没有那么多虚头巴脑的心眼天天计较这些。而仁心也没有辜负领导对他的期望,三个月的时间,他学会了独立拆装打捆机。因为机器确实比较简单。一台甘蔗机一百万,一台打捆机5万。这么大的差价意味着着实没有什么高难度的东西,整个机器除了发动机外就剩一个打结器,其他都是框架,只要组装就行了。当然,仁心此时还是分得清自己的。他是甘蔗机线上的人,打捆机只是顺带帮忙去装配的,学习是自己的事情,但是人还是归甘蔗机管理,他也乐意摆正自己的位置,毕竟甘蔗机能出差,打捆机能不能轮到自己出差还未知,这点私心肯定是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