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九章:搞不定了 (第1/3页)
榨季还有两天就会正式开始,到时候糖厂那边有一个开始仪式,到时候各路人马都会去参加,仁心这边也会有三个人代表厂家去参加这个仪式,去年的仁心只是一个新人,什么都不会知道,也没那个资格被人告知。今年他已开始勉强有那个资格去知道一些事情了,毕竟领导可不知道整改会这么轻松。每年基本上都有机器整改,每一次都很累很累,就没哪一次轻松过,作为生产线能挑大梁和能在整改中被经销商和用户表扬的人,公司也会慢慢提高他的其他待遇,比如更多的内幕。从这时候开始仁心慢慢接触真正的农机销售的核心,这些机器是怎么卖到市场的,需要经过哪些人,哪些环节,都在维护市场维护用户的过程中一点点的去了解。第二天,老黄开车带着仁心和老彭到了糖厂,他们两位都是营销公司的人,只有仁心是属于车间的,他们给仁心介绍此次去的目的,一是给糖厂的甘蔗机做维护保养,二是代表公司参加糖厂榨季开机仪式,在此过程中仁心了解到,糖厂的三辆车是不用给钱免费试用的,维修也是免费的。三包三年,三辆车分别属于厂长和两个副厂长,说的好听叫糖厂先行实验机器是否好用,能不能适应当地地理环境。实际上就是拿着机器免费用着,潜规则大家都懂,相对应的糖厂给出的交换条件就是,属于该糖厂的所收的甘蔗,只认仁心这个公司品牌收割出来的甘蔗,有其他机器收割的货糖厂不收,当然桂省这么大不可能只有一家糖厂,但是他是最大的一家,有五个分厂,全桂省百分之七十的甘蔗都是归他们收,全龙国百分之八十的食用糖也都是从这家糖厂生产出来的。人家牛有牛的底气。所以公司肯定乐意跟他们合作,别说三台,就是免费拿六台都愿意。
老黄这个人其实挺不错的,能干事,而且懂的非常多,听说干农机这一行干了快三十年了,没有他没见过的农机,也没有他修不了的农机,只要在市面上出现过,他基本上都碰过,甚至很多国外品牌他都修过。仁心这些天一直跟着老黄干事,老黄也看出来仁心是个能吃苦能干活的人,也愿意带着他,硬件维修方面只有肯吃苦,肯上手便没有修不了的机器,实在修不了就换零件。去年服务的时候老黄是听过仁心的大明,只是没见过,今年他们两有幸被分在一起整改,两人交流甚多,尤其是仁心,在得知老黄的能力时,可以说无时无刻不在请教,比如油路管道,比如机器工作原理,进化原理。老黄就是公司从别的公司挖来的团队中能做能修的一员大将。
在开车路上老黄跟仁心说:“我以前在‘科里亚’干了快八年,那家公司的甘蔗机以前就在市场上卖,桂省的路子也是科里亚打开的,但是那种机器不能说不好,只能说老板的思维模式不一样,当时包括现在,市场上都是‘凯斯’、‘迪尔’之类的机器属于最先进的那种,但是当时他们的老板一心只想做出属于自己的那种机器,所以干的就很差,除了最基本的收割原理是看他们的,其他都属于自建模式。国内情况你也知道,你想超越最少也是先模仿,连模仿都比不了,跟别谈什么去超越了,投了大量的资金,干了4年,市场反馈太差,干不了。最后就只能淘汰,结果就被你们公司看中了,收了我们公司的团队,就成了现在的机型。但是这个公司你也知道的,虽然有技术团队,但是很明显技术不成熟,所以第一代模仿我们复刻‘科里亚’的机器做的同样失败,你看现在的机型很漂亮对吧。”
仁心点点头回答道:“是啊,我们现在的机器看起来造型很漂亮,但是就是外壳做的有点差劲,不能说差劲吧,是很差劲。好像我们做出来的配件不用撬棍跟磨光机,要么就拿锤子干,根本就装不进去。”
老黄笑了笑,点了一根烟回答道:“装不进去那就对了,一是厂里本身做工质量就不精细,二才是最重要的原因,因为我们的机器是模仿‘凯斯’的,而且是纯模仿,等你以后有机会见到他们的机器你就知道了,人家的做工跟我们,那高的不是一个档次。我说不出来,我文化水平不高,表达不出来。当我第一次拆卸‘凯斯’的时候,我只说了两个字。”
仁心回答道:“是‘卧槽’吗?”
“哈哈哈”大家都笑了,“确实是‘卧槽’。你知道什么是严丝合缝吗?就是他那么大的孔距,上面的螺栓下去就刚好进孔,风机连接口我相信你应该知道吧,两边四个,一共八个,人家的机器怎么抬起来,就怎么落下去,丝毫不差,精度0.05。你知道是什么概念吗?人家不允许有误差出厂,这你就能明白我说的,你们装的时候用撬棍,用锤子都难干进去的理由是对的了,国产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