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3、阴谋颠覆国家罪 (第3/3页)
斯基的,尽管别林斯基的法语只能做到勉强阅读,但因为是米哈伊尔的事情,别林斯基或多或少也参与了一些,而且在屠格涅夫的讲述下知晓了前因后果。
对于事情的最终结果,并且在清楚的了解了三法郎到底能买多少东西后,别林斯基瞬间就是热血上头:
“瞧瞧瞧瞧,这就是米哈伊尔,哪怕是在法国,他也能让自己轻松变成大富翁的!而且以我对他的了解,就算是从事其它行业他也会成功的,他同我讲过不少其它行业的前景,而且听起来确实是有道理的”
关于这一点当然也是实话,很多时候,历史当中一条微不足道的信息,就足以撬起庞大的巨石。
就像在这一时期的法国,米哈伊尔当然知道在1845年到1847年之间,法国的小麦连年歉收,以至于小麦的价格由每一百公斤17.15法郎飙升至43法郎以上,这也是法国后来革命爆发的一个重要因素。
这种情况下,只要有原始积累和各种人情关系,米哈伊尔其实完全可以把俄国便宜的黑麦提前倒腾到法国去,然后囤积起来.
当然了,比起靠这个赚钱,米哈伊尔其实挺愿意散给陷入饥荒的法国民众们,但这确实有个问题,我要是赶上革命形势最严峻同时也是饥荒形势最为严峻的时期,即1847、1848年才干,那法国佬万一给我按上一个阴谋颠覆国家的罪名可怎么办?
但愿不至于这么抽象.
而言归正传,在屠格涅夫忙着去谈判和吹牛逼的时候,自然也没忘了带着别林斯基四处逛一逛,顺带再瞻仰一下巴黎的知名景点,就比如处死过路易十六和其他很多人的巴黎协和广场,再比如那座著名的巴士底狱。
到了这样的场合,不知为何,别林斯基就更想跟米哈伊尔说说话了。
毕竟屠格涅夫终究是一位自由主义者,他对于有些事情自然不可能完全认同,跟他说起话来确实没那么痛快。
而还有一件不得不说的事情就是屠格涅夫在跟别林斯基谈每行三法郎这件事时,他似乎是想到了什么,于是便也称赞起了米哈伊尔的智慧:
“亲爱的维萨里昂,你知道吗?由于巴黎的报纸是按行算钱,所以之前就有很多的作家靠着这项规则牟利,而巴黎的出版商们为了应对此事,设定了一行里面的文字必须超过半行。
结果你猜米哈伊尔的稿子是什么样的状况?里面有很多对话都是刚刚超过半行!巴黎的出版商在注意到这点后都要求我将有些对话给合并了,我说不,这只是巧合罢了。但是哪有这么巧的事情呢?
可我明明只跟米哈伊尔提过巴黎是按行收费这件事,莫非他靠自己的眼光已经提前洞察了这件事?”
“不,你错了伊凡。”
面对屠格涅夫的这种赞赏,别林斯基很快就露出了严肃的神情:“这分明就是巧合,是米哈伊尔的话,又怎么会在这些东西上玩些小把戏呢?”
看着别林斯基这样的表情,屠格涅夫在认真想了想后便开始怀疑起了自己的想法
对此米哈伊尔要是知道的话,确实是会用一种有点难绷的表情对屠格涅夫说道:“对的兄弟对的,你是正确的。”
在说完这件事后,别林斯基看着已经巴黎社交场上飘飘然的屠格涅夫,也是难掩自己的忧虑,开口提醒屠格涅夫道:“伊凡,你不能一味沉浸在这些事情当中,你也应该多多下笔才是。”
“放心吧亲爱的维萨里昂。”
面对别林斯基的催促,屠格涅夫也是赶忙回道:“等这次回去之后我就动笔,我同米哈伊尔约好了,等到了夏天他就要在我家里的庄园住上一段时间,说是想学一学打猎和翻山越岭的能力。到时候我跟他一起动笔,你总不会再担心了吧?”
说到这里,其实最近动笔的欲望越来越强烈的屠格涅夫也是忍不住在心里想到:
到时候我要是跟米哈伊尔一个作息,想必肯定能够写下非常多的东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