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4、怎么?不跟我回山里了? (第2/3页)
他敞开大门,其中一个比较著名的沙龙便是莫斯科总督之女叶芙多基娅·罗斯托普钦娜举办的沙龙。
这位贵妇在俄国的文坛也有一席之地,十二岁便开始写诗,后面匿名发表的诗作还获得了茹科夫斯基的赞赏,由于在嫁人之后婚姻不幸,她便开始在圣彼得堡举办沙龙以及创作作品。
如诗歌《被迫嫁人》控诉包办婚姻对女性的压迫,剧本《谈话》更是直接影射尼古拉一世专制,因台词“真理是暴君最畏惧的刀刃”而遭到禁演,就算如此,她也只是被尼古拉一世赶到了莫斯科,然后继续过着自己的贵族生活。
这自然还是因为她的家族又高又硬。
就在今年年末的时候,她大抵就要因剧本问题被赶到莫斯科去,但在此之前,她的沙龙无疑还是圣彼得堡最知名的沙龙之一,在冬季的每周三开放,首次出席者须携带原创作品接受品评,平庸者则会遭到这位女主人即兴打油诗嘲讽淘汰。
与此同时每周的沙龙前半小时仅女性发言,讨论财产继承权改革、女子学院课程革新等问题,因为这个原因,参加她的沙龙的贵族小姐和夫人相当不少。
某种程度上来说,她确实是俄国女性主义启蒙的先驱。
不过她的沙龙名气虽大,但米哈伊尔因为事情比较多加上要吃要睡的缘故,所以还真没想起来要去,但是他不去,这位贵妇却是直接通过别人来邀请米哈伊尔。
要问原因的话,还要追溯到米哈伊尔拿出的那首《我要从所有的大地,从所有的天国夺回你》,这首诗自打被米哈伊尔拿出来后,便在俄国上流社会贵族小姐和夫人们那里流传甚广,有人批评违背传统、过于大胆,也有人相当赞赏和仰慕这首诗传达出来的那种对于爱情的真诚与决绝。
而这位罗斯托普钦娜夫人显然是后者,即便初次听别人读她也难免为这首诗的大胆和不同寻常感到惊讶,但在细细的品味和感受之后,就多次在各种场合当中称赞起了这首诗歌。
从这个角度来说,米哈伊尔的文名离响彻整个俄国上流社会那是真不远了
既然人家邀请了,米哈伊尔琢磨一下后也就答应过几天就会去了,一方面是在这种进步贵族面前刷刷脸,另一方面像这样的沙龙,娜佳说不定也会在监护人的监督下到场,顺便见上一面倒是也不错。
而在此之前,米哈伊尔一边要准备一下颁发自家杂志的文学奖的事情,另一方面也在跟普列特尼约夫这位圣彼得堡大学的校长商量着找一个良辰吉日,把米哈伊尔赞助的奖学金发放一下。
前者就是结合一下读者们的意见,再让杂志的编辑们投个票,最后再由米哈伊尔这位老板一锤定音,目前已经即将进入最后的阶段。
后者的话其实是要低调进行,毕竟以尼古拉一世对大学的态度,他倒是巴不得大学生们能够越来越少,因此即便现在的环境相对还算宽松,但最好还是低调一点,万万不可搞得大张旗鼓。
而就在处理这些事情外带再拓展一些新的业务的同时,米哈伊尔也是越来越意识到一件事,那就是他可能真得发展一下属于自己的团队或者组织了。
毕竟米哈伊尔接下来要干的事情细想一下实在是有点多,单说文学这一块,去巴黎、伦敦乃至其它国家开拓翻译、出版的业务就需要不少人,在这方面也总不能一直麻烦自己的朋友,至于他自己更是分身乏术。
像其它方面的话,米哈伊尔虽然懂得不多,但是一些知名的大事件以及那些堪称划时代的技术革新他还是知晓的,既然有这些信息,那不得抓住机会投资一手?
这样有了更多的钱后,能办的事情就更多了,不过与此同时,这也相当考验米哈伊尔看人的眼光以及组织能力了。
有些事情终究还是需要专业的人士去办,米哈伊尔虽然知道那些宝贵的信息,但如何将这些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