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百六十六章 四阿哥强硬的让人不习惯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二百六十六章 四阿哥强硬的让人不习惯 (第1/3页)

    “那四爷的意思?”

    忒古特问道。

    弘历道:“不是不能谈,我们理藩院既然奉旨议覆,那就得在谈判这件事上,为大清国运负责!”

    “首先就是,得要求他们表现出愿意和平相处的诚意来!”

    “至于,他们该怎么表现出诚意,那就是把先起边衅,屠我民众,而造成谈判中断、矛盾加剧的罪魁祸首——科雷切夫,交给我国处置!”

    “这样,就能让其国内嗜杀无耻者,也不敢轻易得罪我国,也才算有诚意!”

    弘历这么说后,就看向忒古特:“公以为如何?”

    忒古特哪敢有不同意见。

    身为理藩院尚书,他可比谁都清楚,眼前这位四爷,主打的一个财大气粗不说,还敢花钱办硬事,是为了大清,愿意花几百万两银子买罗刹人命的。

    这种皇子,积古的忒古特知道,他惹不起。

    所以,忒古特自然连忙附和:“四爷说的极是!不这样做,的确算不上真正有求和的诚意。”

    弘历对此微微一笑,在接下来,就继续看起理藩院尚书忒古特交上来的许多涉藩奏本。

    在大清,所有关于藩政的奏本,以及蒙古王公、朝鲜乃至罗刹国等的奏本国书,大都会通过通政司、内阁先下达到理藩院,由理藩院给出处理意见。

    按理,最终决定给出什么处理意见,是尚书决定。

    作为主管理藩院的王公,他自然是这些涉藩奏本处理意见的最终决定者。

    这也算是封建王朝更迭到大清的一种特殊现象,即在管部尚书上还有管部王公,领导层越来越庞大。

    目的都是为了集权。

    因为尚书和王公都能密奏专奏,也就让代表宗室的王公和代表官僚集团的尚书能够互相监督。

    弘历看的很认真。

    因为,他要想当真正威权极大的皇帝,就得在处理实政上表现出优秀的能力来。

    尽管,雍正已经相信他能主管好理藩院,也让他管理藩院,但他能不能管好理藩院,处理好藩政,还没有得到广大藩属王公的承认。

    所以,他在主管藩政后,也是要必须做出成绩才可以的,且不能出太大的差错。

    只有这样,他才能让天下人相信他处理好藩政,让藩属王公敬畏他。

    同时,雍正也才会放心让他管更有实权的部院,去积攒更大的威德,乃至像老十三一样,管多个部院,成为议政王大臣,进入核心决策层,进而获得监国权,甚至提前得到大位。

    故而,即便是谈判这事,弘历也没打算敷衍了事,不在乎国家尊严,在对等报复后就善罢甘休。

    而是,要罗刹国还得把导致五十余被俘蒙民被杀的罪魁祸首交出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