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一章 富察福晋证贤德,得赏的辛者库女 (第2/3页)
,不必真的只期盼着嫡子出现。
且说,这些日子,敬仪的确重新开始增加,按趋势,大有超过以前规模的可能。
天下官僚士绅拥有的财富,还是超乎弘历的想象。
但他作为皇子,即便知道他们可能很多都富可敌国,是隐藏起来的超级富豪,也不可能全都按名册抄家。
毕竟,他需要维护与补全规则,而不是带头破坏规则。
所以,弘历只能像寺庙里受香火供奉的菩萨神像一样,沉默的看着他们给自己常例银子。
唯一不同的是,他会因为银子给的不够,而给予伤害。
但现在,他们开始给够了,弘历也会遵守这个社会“潜规则”,不再给他们权力上的合法伤害,而是合法保护。
因此,弘历已经在雍正面前为张廷枢求情,言其只是有谋反之心,没有谋反之实,且素来刚直,所以请旨免死,流放本人与全族去北海屯垦。
虽然,张廷枢一族作为士族,已不会种地,但弘历会让策棱招募一些会耕种的流民去教他们。
北海一带的河谷地带,夏季热量积累较快,温度能达到二十余度,无霜期较长,能种一季小麦,所以是漠北少有能发展农业的地区。
弘历借发配张廷枢,往那里安排更多汉人,也是为了便于在那里建立汉人聚居区,如此既可利于将来驻军,也可加强对当地蒙人的同化,促使一个新的大民族在当地出现。
雍正也准予了弘历的求情,而让张廷枢全族发配北海,本人更是被安排去给当地披甲人为奴。
这对张廷枢全族而言,已是宽恩。
毕竟他被定的是谋反,对朝廷而言,也是比杀了他们而更划算的事。
与此同时。
弘历还要求吏部将被降四级调用的陶赖,降级调用为理藩院柔远司郎中加通政司副使衔,去北海处理藩务。
实际上,弘历是让他管理被流放与迁移去北海的汉人。
因为陶赖和张廷枢感情不错。
弘历相信,陶赖不会像当地蒙古王公一样,对张廷枢一族不闻不问,乃至巴不得其暴死漠北,而是会竭力照顾,帮助他们真的在北海定居下来,以达到为朝廷实边且制衡蒙人的目的。
更何况,陶赖是满洲旗人,自然也更在乎朝廷在漠北的利益。
不过,弘历这样做,也是为了教训一下陶赖之前敢质疑轻慢他的行为。
陶赖在知道自己要被降级调用去北海后,自然是想死的心都有。
尽管他是满人,但他是不愿意去关外的,只想在关内待着!
“四爷,您不是说,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