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8章 穿越者的蝴蝶效应 (第2/3页)
邪僻之念甫生即觉,觉而即消,无隙可乘。
此乃古礼‘以器载道’、‘以文养质’之道,即借佩玉之器,立视听之则;借步履之文,行教化之功;借玉鸣之声,成省察之助。由外而内,积习成性,使外在之仪轨内化为心性之堤防,终致‘从心所欲不逾矩’之境.”
陆北顾觉得他为求全面,答得有些繁琐,不够简练。
不过此刻时间紧迫,陆北顾也不想因此再做耽搁导致后面的题目没时间答,故而答完之后看了一遍,他便继续答了下去。
说实话,这些墨义题目一道比一道艰深,涉及《礼》之精微、《春秋》之褒贬,对举子的学养、思辨和表达能力都是极大的考验。
时间一点点过去,直到最后时刻,六人才都勉强写完。
这一次,韩绛批阅的时间也明显更长,显然题目难度极大,评判也需格外审慎。
“第二场墨义。”
“蜀方,陆北顾对九道、苏轼对九道、苏辙对八道。”
“闽方,林希对九道、章衡对十道、章惇对八道。”
“本场,闽方胜。”
结果一出,阁外的福建举子们顿时爆发出一阵欢呼。
林希嘴角重新勾起自信的笑容,带着明显的挑战意味。
蜀地举子们则心头一紧,刚刚燃起的希望又蒙上了一层阴影。
苏辙轻轻叹了口气,苏轼则是用手捂着肚子,眼中满是不服,但更多的是一种被激发出的强烈斗志。
陆北顾神色依旧平静,后面还有两场呢,鹿死谁手,犹未可知。
“第三场,诗赋。”
陆北顾看向试卷,截止到目前,似乎一切都很正常。
“诗题,以《赋得寒江映孤峰》为题,五言六韵,押上平声一东韵。”
苏轼眼中自信之色大盛,连腹部的隐痛似乎都暂时忘却,他几乎是抢过卷子,只扫了一眼题目,便陷入凝神沉思,手指无意识地在桌案上轻轻敲击着节奏,口中似有低吟。
苏辙则迅速铺开草稿纸,提笔蘸墨,眉头紧锁,显然在构思立意与结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