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98章 这是个悲伤的故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198章 这是个悲伤的故事 (第1/3页)

    秋夜微凉,天渐寒,又是一年。

    戌时末,街上少行人。

    今日不知怎的,连平时热闹繁华的西市都有些冷清,黄狗蜷缩在店铺台阶下的角落,无精打采的望着街上人往人来;忙碌了一天的小二哥坐在门槛上,靠着框边低头打盹,懒得招揽客人进门。

    一个头戴纶巾,圆领绿衫的年轻人出现在了街道上。年轻、沉稳,脚上踩的官靴将他与周围的贩夫走卒、市井小民泾渭分明的区别开来。

    他的左手背在身后,右手捏着一个盒子。

    那盒子通体皂黑,上面的花纹精致复杂,凹陷的地方漆黑不见,突出的地方在昏暗的灯笼下泛着明光,依稀能分辨出是木兰木材质。

    椟尚且如此精美,里面的珠,可见有多贵重。

    周迎,广陵高邮人,建隆二年进士,在翰林院打白工,抄了快两年的书了。

    同年们有关系和人脉的,都已经进入六部和各个监正宗寺实习了,没背景的也都去了地方州府当起了县太爷。只有他还在翰林院抄书。

    说不清为什么,他觉得,抄书也挺好的。

    以后可能会去哪个部门做个小吏,熬个三四十年,临了能得个衔,叶落归根,就可以了。

    只是,最近平静的生活掀起了一阵狂潮。

    他跟着翰林院的宗正,在松竹楼会见上林苑、鸿胪寺的头头脑脑们,一群老头子把酒言欢吹牛逼,听得他昏昏欲睡,还要强打起精神来为宗正挡酒。

    厌倦,无奈。

    直到那首熟悉的《广陵散》从楼下飘来,亲切的乡音传入耳中。

    他急忙走出宴厅雅间,趴在栏杆边望向了她。

    她站在万人中央,长袖带风裙袂扬,为君起舞弄月光,从楼顶洒落的茉莉花叶漫天飞舞,周迎嗅到了家乡的渔舟莲叶,嗅到了旅人相思。

    他记下了她的名字——沈棠。

    原本官驿——衙门——酒楼的三点一线生活悄然发生了改变,每天枯燥无味的工作似乎也有了一点点期待。他的心不再那么沉稳、那么宁静。

    他开始盼着下值了。

    下了值后,周迎便立刻往西市赶,胡乱对付上一口后,急匆匆的进入松竹楼,在一片姹紫嫣红中寻找沈棠的身影。

    直到看到她后,他才心安。

    不为了占有亵玩,只为了驻足欣赏。

    时间一长,沈棠自然也注意到了这个沉稳中带着一股柔和的官人。

    出于好奇,她邀请他进入自己的闺帐品茗。

    两个漂泊在汴京的广陵儿女,在言谈间相见恨晚,在交流中心跳律动。陌生的城市,熟悉的乡音,寂静的夜晚,那种无尽的孤独和藏在内心深处的寂寥,得到了片刻慰藉。

    只是周迎的行事方式让沈棠有些看不懂,来了松竹楼,只送银子不睡姑娘的,这还是独一份。

    比起肉体,周迎更加享受精神上的共鸣和灵魂上的振颤。

    似是而非的暧昧,才最让人上头。

    今日,他又用俸禄从金玉阁购得一份来自家乡广陵的东海蚌珠,通体紫色,光泽炫目。

    折取雪下梅,转赠心上人。

    “姑娘,周大人来了。”

    沈棠的丫鬟早已跟周迎熟识,见他按时赴约,便立刻掀起帘子迎接,顺便娇俏的朝着房间里面喊了一声。

    正在梳妆的沈棠听了,缓缓放下了木梳,恬静的扭头望向月帘外的堂中。

    “沈姑娘,今日金玉阁新进了一批珠宝珊瑚,我偶然间听闻,有一件从广陵收上来的紫鲛泪,就给你收揽来了。”

    沈棠听后缓缓起身,披着长发不施粉黛的从闺房里走了出来,周迎笑着将手中的木兰盒打开,将那颗质地上乘的珠子递到了她的面前。

    珍珠本就贵重,紫色更是难寻,纵使沈棠见过很多好东西,也依然被眼前的物件吸引的有些失神。

    “你能来就很好了,带这些做什么?如此破费……你应该将俸禄攒着,留着娶个正经姑娘的……”

    周迎笑着将盒子重新盖好,转身递给沈棠的丫鬟,丫鬟立刻双手接过去,喜滋滋的抱着盒子钻进闺房里面去了。

    才子佳人,各自依礼落坐。

    “今天累吗?”

    “还好,不过是按照大人的要求抄录一些旧籍而已,只是近来秋雨连绵,库里的书许久不晒,已经生了虫。”

    沈棠听到后轻捂着嘴唇忍不住笑意:“你这差事,怎么比庄稼人还要看天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