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 窥观室画 (第1/3页)
东宫龙行虎步,气宇轩昂,下臣觐见未有轻慢之意,久必为太平天子——《长生斋》
夜幕下的昭勋阁,正殿之中烛光明亮,温暖如春。
一身明黄绣锦袍的文若端坐在上首,脸上挂着淡淡的笑容,没有一点天下第一官(军)二代的架子,频频举杯相请。
下首右一坐着的周襄在面对大郑太子爷的礼遇有加时,也不敢再像当初在异香楼那会儿一样放浪形骸、“众生皆江鲤,独我坐钓台”了,双手举杯回应着。
凌晨坐在周襄旁边,因为是旧识的缘故,也能让他产生一些亲近感,毕竟他没见过文若和冯俊。人这种奇怪的生物,在一堆陌生人里面,有过一面之缘的就算是熟人了,不自觉的就会有靠拢欲。
冯俊独自一人坐在左边,与周襄遥遥相对,也是满面春风。这小子长的是真帅啊!就连男人看了都会心情好上不少,关键是他还很热情,而且不是那种装出来的,非常自然。
文若的背后并没有像寻常殿堂一样置有屏风,而是摆着宽大庄重的香案,墙壁上挂着四幅画像,从左往右依次是琅琊郡公王臣鹤、左相周行舟、右相杜宣、兵部尚书冯延。
大郑以右为尊,杜宣同时作为江淮势力和大郑帝国的二号人物,地位无需多言,高居昭勋阁榜首。
周行舟虽然后面昏了头,但在大郑起家之时的贡献和功绩是无法被抹去的,况且他的门生旧部也有很多,人都下野了,荣耀还得给。这不单单是给他的,还是为了安抚人心,同时也体现出皇帝的圣明,功是功,过是过。
冯延是中原势力的代表,王臣鹤是关东势力的代表,都是举足轻重的人物。如果没有他们的帮助,文训当年不可能顺风顺水的前往邺城与应开疆争夺天下,而且还不用担心有后顾之忧。
甚至,没有他们二位,如今的天下是不是姓文,还两说呢~
除了正殿这四位之外,右边偏殿和左边偏殿也各自留有十幅画像的位置。有的已经挂了画像,有的位置还空着,细数之下就能发现,整整二十四个。
虚假的男团:关东琅琊男团
真正的男团:大郑开国天团
“原来子英兄是冯尚书的公子,果然是虎父无犬子,失敬失敬~”
由于冯延的家庭保密措施做的太好,导致连凌晨都对他的家庭关系知之甚少,就更不要说周襄了。当然也不排除这小子揣着明白装糊涂,唐国情报机构应该没这么拉吧……
冯俊笑着回答道:“阳平兄过誉了,在下不过是籍父之名,又蒙陛下圣属,得以迎娶帝姬为妻,当不得如此赞誉。倒是阳平兄年少有为,持节出使,才是真正的不坠家声啊~”
凌晨粗暴的打断二人的商业互吹,十分随意的说道:“你们够了啊,不要再互相夸了,听的我鸡皮疙瘩都起来了。哎老周啊,沈兄这次怎么没跟着你来?他最近在干嘛呢?还有那个没脑子的肌肉男,他干啥呢?”
听到凌晨问起,周襄并没有提及江南党争的事情,只是据实回答道:
“沈兄近来寄情山水,居于临安,我出发前他正在西子湖畔的山中做词会,花间赏月,群贤汇聚,却鲜有能在文章上与之匹敌者,恐怕只有凌兄去了,才能让他认真起来。
徐兄近来新任金陵防御使,统御金陵东营乌衣军,也算是全了他的期愿,不至于埋没了一身的好武艺。他们都在做自己喜欢和擅长的事,只有我才疏学浅,被派来向陛下乞和了。”
哟哟哟,这小子还是跟以前一样,是个软钉子呀~
有本事的都在为国效力,一无是处的被派来跟我们交涉?
那我们是什么?
关键是你还不能挑他的理,人家这是自谦,你认真了,也就输了。
文若笑着抿了一口杯中酒,开口问道:“唐主既然派了阳平兄前来,必然是有言递达,还请相告。”
说起正事,周襄收起轻松的神态,脸色郑重的看着文若拱手说道:
“殿下既然问起,臣这便奏告我主之意:去岁听闻北戎犯境,我主便派温太尉领兵北上,想助陛下一臂之力,奈何在寿春与当地军民发生误会,以至于双方兵戈相向。
军中之事,一旦失去控制便不可收拾,箭发难追。我主绝无犯上之意,已经痛斥了不遵号令的军将、处罚了胡作非为的士兵。眼下冬去春来,将士皆思乡心切,加之过些时日春水消融,阴雨泥泞,营中苦于征战。
我主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