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章 冬末残阳 (第2/3页)
。
事儿是国家的,但钱是自己的。
“报——禀总管,寿县城门大开,门后只有几名洒扫的百姓,城头上坐着一人,抚琴焚香,竖着一个‘冯’字,前军不知虚实,不敢贸然攻城,特命小人前来禀报!”
嗯?
徐京和朱寺面面相觑,韩彦奉也是闻言一愣,紧接着露出饶有兴趣的神色,催促车前的士卒道:“速速前进,我们去到城下看看怎么回事。”
寿县是大县,也是江淮重镇,军事地位仅次于庐州,经济和政治地位则要远高于庐州,在唐朝以前,这里是两淮地区的治所,寿春府的“寿春”二字,就来源于此。
此城墙高壑深,背依八公山和东淝水,西北角有淮河缓缓流过,是淮南和淮北的分界线,也是江南和中原的地理分界线。从春秋战国时期起,就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两万唐军拥簇着韩彦奉的中军车帐伞盖来到寿县城下,齐齐看向城上。
城墙上一根旗帜都没有,静悄悄的没有一点人声,只有中间城门楼子那里有个紫袍老头“噔噔噔”的弹着一把破琴,旁边还摆着青铜香炉,正在冒着袅袅香烟。
护城河上的吊桥已经放下来了,城门也大开着,几个老百姓手持扫帚正在清扫地面,里面的建筑和民居也清晰可见,冷风吹起沙尘,颇有一股寂寥清冷之意。
现场透露着一股令人不安的诡异。
韩彦奉伸手捋了捋自己的胡须,空城计么?
徐京骑马立在韩彦奉的车旁,低声说道:“总管,城上抚琴之人便是郑国兵部尚书冯延,但不见王臣鹤踪迹,如今城门大开,内里必有伏兵。末将建议先等探马斥候将周围的情形探查清楚,再行攻城。”
韩彦奉摇头笑道:“冯延知道我们一向听说他为人谨慎,不会行此冒险之举,所以才跟本官唱了这么一出空城计。可他不知道的是,本官生平最敬佩的就是诸葛武侯,这点伎俩就想要瞒天过海,着实是小瞧本官了。”
徐京闻言再次劝道:“既然如此……那末将遣一小队先入城中,一来把住城门,二来查探虚实,若果真是虚张声势,我等再全力冲杀,一举夺城,总管以为如何?”
韩彦奉想了想后,点着头说道:“如此甚好,徐将军做事果然稳妥。”
徐京听后长长的松了一口气,这哥们终于听劝了一回,他生怕对方给自己来一句“那么墨叽干什么?全军冲进去让人家包饺子”。
说干就干,徐京举起手中大斧朝着身后一招呼,立刻就有一名徽州军校尉提枪上前,领着百余人出了军阵,策马冲向城门。
城头上的冯延手中琴弦猛的一崩,连忙起身匆匆离开了城门楼子,城门口的那些百姓见状,也立刻丢了手里的扫帚、水桶和葫芦瓢,匆匆关门。
韩彦奉大喜道:“二位快看!这必定是空城计无疑!见我等查探虚实,那冯延自知计策不成,竟然匆匆起身离去!本官估计他这会儿肯定要骑马逃命。
若仍开着城门,或许还可能有诈,现在他们急切关城,内里必定空虚!徐将军,建功立业的时候到了!擒住郑国兵部尚书,可是泼天的大功!速速出击!”
啊?
徐京皱着眉望向韩彦奉,又看向朱寺,朱寺会意,立刻请缨说道:“总管,攻城之事还是让我带中军上吧,让徐将军带着徽州军留守策应更稳妥些。”
听到这话,韩彦奉的脸瞬间就冷了下来。
从老子来到庐州开始,你们这些人就都不拿我当回事,不管是钱绍公然给我甩脸子,还是你们两个软钉子每次都质疑我的决定,我都忍了。
老子广开言路,听取你们的意见,率领大军从庐州打到寿县,一路上所向披靡,无人能挡,成功占领了大部分州县,杀的郑军丢盔弃甲,狼奔豕突。
现在他妈的一目了然的情况,你们也都跟我意见一致同意攻城,在这种情况下你们还要跟我对着干?徐京上是上,你老朱上也是上,为什么就一定要跟我下的命令相反或者不一样呢?
一定要跟我反着来才能突显出你们的专业性和优越感吗?我好歹也是兵部尚书吧?你们究竟是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