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16章 杭开夏熟:六日蝉鸣,麦香与树荫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316章 杭开夏熟:六日蝉鸣,麦香与树荫 (第1/3页)

    叶嬴烈和楚凡的“对阵”成了“春日闲聊”。叶嬴烈在阵前勒马,玄甲被阳光照得发亮,他抽了抽鼻子,看着联军营地的炊烟:“你们厨子今天炖的啥?闻着挺香,是腊肉吧?你们的腊肉比西南的腊鱼下饭。”

    楚凡举着天机剑比划两下,剑穗在风中飘:“野菜炖腊肉,昨天刚腌好的。你退三里地,分你一碗,再送两瓣蒜。”

    叶嬴烈笑:“退三里?你咋不让我直接撤军?退一里,分半碗,蒜得给一头。”楚凡挑眉:“一里太少,退两里,半碗肉多给两块,蒜管够。”两人在阵前讨价还价,像菜市场买菜的老头,身后的士兵们早看惯了这场景,蹲在地上嗑瓜子看热闹。

    最后叶嬴烈拍马往前挪了半步:“就半步!再少我不乐意了!”楚凡也收了剑:“成交!但肉得给瘦的,你牙口不好。”

    真就派亲兵互送了半碗肉汤,秦军的碗里多了块瘦肉,联军的碗里飘着蒜香。叶嬴烈喝着汤对陆玄舟叹:“这楚凡,刀子嘴豆腐心,汤里还放了姜,知道我胃寒。”

    楚凡嚼着肉对楚怀瑾笑:“叶嬴烈那老狐狸,嘴上硬,亲兵送来的汤里偷偷加了辣椒,知道我爱吃辣。”这半碗肉汤,成了“战场友谊”最实在的见证,比任何盟约都管用。

    春天让八日循环变成了“互助模式”。秦军帮联军犁地,联军教秦军种豆;叶嬴烈让人修补联军那边漏雨的粮仓(方便自己借粮),楚凡派楚吞岳去秦军营地指导嫁接果树(免得对方秋天没果子吃)。

    七日一轮的循环里,士兵们开始忙着“搞生产”:秦军开垦的荒地种上了西南的玉米,联军的菜园里栽满了中原的黄瓜;双方合伙挖了条水渠,灌溉着属于“秦军”和“联军”的两块田,渠水哗哗流,分不清哪滴浇了秦军的苗,哪滴润了联军的地。

    谈判时偶尔还会争执,但话题早变了:“玉米该施草木灰还是粪肥?”“嫁接果树该选晴天还是阴天?”连陆玄舟都学会了插一嘴:“我西南的法子更灵,你们得听我的!”

    楚吞岳咳着血反驳:“中原的老规矩才管用!”吵到最后,干脆各试各的,秋收时比产量——谁赢了谁多吃一碗饭。

    暮春的风吹过杭开城,田野里一片新绿。叶嬴烈站在田埂上,看着秦军和联军的士兵一起插秧,忽然对身边的陆玄舟说:“这仗……怕是打不完了。”陆玄舟弯腰拔了根草:“打不完就不打了呗,这样挺好,至少饿不着。”

    楚凡在另一边的田埂上听见了,笑着喊:“叶嬴烈!秋收时赌不赌?我这麦子肯定比你那玉米收成好!”叶嬴烈回头喊:“赌就赌!输了的给赢的捶背!”

    七日谈判,七日打仗,然后又是七日谈判,七日打仗……杭开城的春天,就在这循环里长出了新的希望。没有胜负,没有输赢,只有两个阵营在岁月里磨出的默契,像田埂上的野草,平凡却坚韧。或许这场战争的结局,本就不是谁征服谁,而是在这无尽的拉锯中,活成了彼此离不开的模样。

    杭开城的田野绿得发亮,蝉鸣声起,此起彼伏的“知了”声把荒原裹成了蒸笼。循环的周期又缩了缩——六日谈判,六日打仗,像夏日的阵雨,来得快,去得也快,连节奏都透着“懒洋洋”的热意。

    双方士兵都习惯了这节奏,谈判时就搬个竹凳坐在老槐树下,竹凳被晒得发烫也不在意;打仗时就趁间隙摘个野果,果子甜得淌汁,连空气里的火药味都淡了,混着麦香和泥土气,变得黏糊糊、慢悠悠的。

    营地周围的麦子熟了,金黄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