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8章 杭开秋肃:三日弦紧,刀光与寒鸦 (第2/3页)
再喊“送红薯”“借柴火”,连眼神都懒得交汇。秦军士兵低头擦拭带血的刀,刀刃上的血渍擦了又凝,像擦不掉的罪孽;联军伤兵的**声从城头传来,断断续续,混着军医包扎伤口的“嘶嘶”声,把“夏日的嬉戏”彻底碾碎成“秋日的残酷”。
营地间的田埂上,曾经一起晒谷的竹匾被烧得只剩骨架,曾经互赠种子的布袋染了血,曾经堆野枣的石桌空了,只剩下冷风吹过的萧瑟。
三日一轮的循环,不再是“过日子”的默契,而是“生死博弈”的紧绷,像一把悬在杭开城上空的刀,每一次落下,都溅起新的血,把“杭开城的温情旧梦”割得粉碎,只留满地狼藉和无尽的寒意。
叶嬴烈和楚凡的“交锋”也没了余地。叶嬴烈在营中重整军纪,将私通联军的士兵重罚;楚凡则在城头加固防线,下令“再遇偷袭格杀勿论”。
秦军的投石机调试完毕,叶嬴烈亲自督战,玄甲在阳光下泛着冷光;联军的强弩营整装待发,楚凡握着天机剑,剑身在风中微微震颤,两人隔着战场遥遥相望,眼神里再无半分暖意。
三日一轮的循环里,双方的试探越来越危险。秦军开始在联军水源地附近布下暗哨,试图截断供水;联军则在秦军必经之路埋设了绊马索,好几次差点擒获秦军的传令兵。曾经的“互助”荡然无存,士兵们见面不再打招呼,巡逻时远远望见就拔刀戒备,连田埂上的分界线都被刻意挖深,成了无形的楚河汉界。
谈判桌上的争执越来越尖锐,从“撤军条件”升级到“战后追责”,秦军坚持要女帝承认西南齐王的合法性,联军则咬住陆玄舟“擅离职守”的罪名不放。
每次谈判结束,双方都会立刻增派兵力布防,生怕对方趁机偷袭。营地里的篝火旁不再有联欢,取而代之的是将领们研究战术的低声讨论,地图上的红黑标记越来越密集。
叶嬴烈站在中军帐里,望着舆图上天籁城的位置,对陆玄舟沉声道:“三日谈判不过是缓兵之计,他们在等女帝的援军,我们必须在援军到来前破局。”陆玄舟点头:“我已派精锐潜伏在杭开城外围,只等您下令。”
联军大营里,楚凡对着伤兵名单皱眉,对楚怀瑾道:“他们在拖延时间,西南军的援军或许已在半路,三日一轮的循环拖不了多久了。”楚怀瑾握紧长枪:“我已加固城防,备好滚石火油,他们敢强攻,定让他们付出代价。”
三日谈判,三日打仗,然后又是三日谈判,三日打仗……杭开城的秋风里,曾经的默契荡然无存,只剩下紧绷的僵局和暗藏的杀机。双方都清楚,这缩短的循环不是缓和的信号,而是暴风雨来临前的宁静——当三日的循环再也维持不住时,便是决定生死的总攻之日。
杭开城的风卷着枯叶,像无数细碎的刀子刮过脸颊,寒意顺着衣领往里钻。循环的周期缩成了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