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96章 扬州新政初见成效, (第2/3页)
事越要留神。”
帝王那份特有的警觉与欣慰,都藏在那幽深的视线里。
李承乾躬身:“儿臣明白。”
隔日朝会,魏征、褚遂良这些向来开明的臣子率先发声,对太子的新政赞不绝口,直言此乃利国利民的好事。
风向一转,吏部尚书卢承庆领着几个守旧的老臣,还有些在旧制里利益受损的传统士族余孽,开始拿新政的细枝末节说事。
“陛下!”卢承庆一副心痛模样,“祖宗之法岂能说改就改!经商是能捞点快钱,可商人重利轻义,长此以往,民风败坏,国本动摇啊!”
“正是,”另一个御史跟着嚷嚷,“太子殿下是年轻有为,可这么大刀阔斧地改国策,是不是太急了点?”
李承乾面色不变,等他们把话说完,才慢步出列。
他没直接开喷,而是引经据典,从管仲变法讲到汉武通商,条理分明。
随即话锋一转:“诸位大人张口闭口祖宗之法,敢问是哪一朝的祖宗?哪一代的规矩?时代不同了,国策自然也得跟着变不是?”
“至于败坏民风,登州、扬州两地,百姓安居,路不拾遗,哪个民风败坏了?”
他顿了顿,扫了那几个跳得最凶的官员一眼。
“再说,我可听说了,苏家新出的那什么玉容皂、火玉浆,在座各位大人府里,怕是抢都来不及吧?怎么没听谁说这玩意儿败坏了自家门风呢?”
这话一出,那几位大人脸上红一阵白一阵,半天憋不出一个字。
李承乾再把登州、扬州实打实的数据摆出来,把富民如何强国讲得透彻,堵得那帮守旧派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李世民瞧着太子在朝堂上把一群老臣说得哑口无言,游刃有余,嘴角勾了勾。
当夜,东宫书房,灯火彻夜未熄。
李承乾把苏亶、常胜、王玄,还有刚从地方上回来的马周、刘仁轨都叫到了一块儿密议。
李承乾也不绕弯子:“登州、扬州只是个开头。下一步,新政要推向全国。我打算,设个工商发展署,专管全国的商业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