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卷 第135章 粥厂,救急不救穷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一卷 第135章 粥厂,救急不救穷 (第2/3页)

惩!”

    “领命!”

    马周和刘仁轨躬身应诺。

    李承乾继续说道。

    “至于分发,无地、少地之农户,可凭里正保书,向官府免费租借此犁一季,待秋收后归还,有地之户,可按成本价优先购买!所需耕牛,官府会设法协调租赁,或鼓励邻里互助!”

    命令一下,整个绛州的工匠系统立刻高速运转起来。

    木料堆积如山,铁匠炉火日夜不息。

    在双倍工钱的刺激和马周、刘仁轨的监督下,一架架结构精巧的曲辕犁被迅速打造出来。

    五日后,第一批五十架曲辕犁被运到城郊一片荒田旁。

    李承乾亲临现场,让几个经验丰富的老农和他们的耕牛试用。

    当那弯曲的辕木套上牛轭,老农扶着犁梢,轻轻一抖缰绳。

    “驾!”

    耕牛迈步,犁铲轻松破开板结的土壤,入土既深且稳。

    以往需要壮年男子费尽力气才能扶稳的直辕犁,此刻在老农手中显得异常轻便。

    转弯时更是灵活异常,几乎不用怎么费力调整!

    “神了,真神了!”

    一个老农扶着犁走了几步,激动得胡子直抖说。

    “轻!太轻了,这牛拉得也省劲,你看这土翻得多深多匀!”

    围观的人群阵阵惊叹,尤其是那些流民,开始有了新的希望了,有了这省力的犁,开垦荒地和复耕良田不再是遥不可及的奢望!

    “太子殿下仁德,赐我等神器,我们以后有希望了。”

    不知谁喊了一句,灾民们纷纷跪倒,感激涕零磕头不止,马周、刘仁轨看着这一幕,也是感慨不已。

    曲辕犁的推广,激发了流民返乡复耕的热情。

    解决了耕作工具,李承乾的目光又投向了水利,水是农业的命脉,蝗灾过后,许多沟渠淤塞,陂塘年久失修,严重制约了灌溉。

    他带着常胜等人,亲自骑马考察绛州附近的主要水系和水利设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