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卷 第171章 大唐的条件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一卷 第171章 大唐的条件 (第1/3页)

    为表诚意,亦为使文成县主在吐蕃不孤寂,吐蕃赞普须遣其王室子弟或重臣之子三人,入长安国子监学习圣贤之道,沐浴大唐文华。

    吐蕃须以赞普之名立誓,十年之内,绝不犯我大唐边境尺土寸民!若有违背,则商路断绝,质子羁押,我大唐天兵必至!

    李世民听着,李承乾这一手堪称绝妙!

    名义上满足了吐蕃求娶大唐女子的要求,实际上却将主动权牢牢掌握在大唐手中。

    赐封县主,身份得体又不损国体,开放商路,是为经济渗透和控制。

    要求质子入国子监,名为学习,实为扣留人质,更是文化同化的长远布局。

    最后十年不犯边的誓言,则为大唐争取了宝贵的战略缓冲时间!

    这哪里是妥协,分明是以退为进,反客为主,将一场潜在的外交危机,转化成了掌控吐蕃的战略契机!

    李世民抚掌赞道。

    “太子此策深谋远虑,化被动为主动,此乃上善之策,玄龄,无忌,即刻依此拟定国书条款,细节再议,核心不可变,传禄东赞明日入宫,朕亲自晓谕!”

    房玄龄、长孙无忌等人心悦诚服,齐声应诺。

    李靖看向李承乾的目光,也充满了赞许。

    此子不仅勇武刚烈,更有如此深沉的智慧,实乃大唐之幸!

    翌日,当禄东赞再次踏入两仪殿,接过那份措辞温和却字字如铁的大唐国书时,脸色不定。

    他自然看穿了李承乾计策背后的深意,开放商路是经济命脉被握,质子入京是投鼠忌器,十年之盟更是套在脖子上的枷锁。

    松赞干布确实赌不起倾国之战,也承受不起彻底与大唐交恶的后果。

    他拿着国书的手颤抖,最终化作了一声长叹。

    对着御座上的李世民和年轻储君,行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吐蕃大礼。

    “外臣禄东赞,代我主松赞干布叩谢大唐皇帝陛下天恩,谢太子殿下深谋厚意,吐蕃愿遵此约!”

    消息传出,朝野震动。

    东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