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3章 君子慎独 (第2/3页)
,开口道:“二哥之前讲过,《中庸》这一句是说君子之道广大精微,既显于外,又藏于内,不可偏执一端。”
他顿了顿,提笔蘸墨,“就像二哥处理政务,既要有雷霆手段,又要有仁心,否则便失了中道。”
胤禟眼睛一亮:“对!我记得二哥还举了例子,说为政者若只知严苛,百姓必生怨怼;若一味宽纵,则纲纪废弛。”
他边说边写,笔下流畅许多。
胤䄉听得一愣一愣的:“十三弟,你记性可真好。”
胤祥笑了笑:“二哥讲得透彻,自然好记。”
三人越写越顺。
胤禟笔下不停,心里想着胤礽当初教他的法子:“《尚书》艰涩,但若拆解句读,先明其义,再记其形,便不会觉得难了。”
他手腕微转,笔锋流畅,竟比平日快了许多。
“《尚书·洪范》有云:‘五皇极,皇建其有极’,此言君王当立中正之道……”
胤䄉咬着笔杆,盯着《春秋繁露》里“天人感应”那段发愁,忽然灵光一闪——“十弟,读董仲舒不可死抠字眼。”
记忆里,胤礽执卷浅笑,“他讲‘天’与‘人’,其实是在说君王该如何顺应天道。你想想,皇阿玛为何常提‘敬天法祖’?”
“原来如此!”
胤䄉一拍脑门,笔下顿时流畅起来。
胤祥写得最稳,他素来聪慧,只是偶尔粗心。
此刻他默念着胤礽曾叮嘱的:“策论贵在条理,先列纲目,再填血肉,切莫急于求成。”
他深吸一口气,逐字推敲,竟比平日更加细致。
梁九功站在一旁,看着三位阿哥笔下生风、行云流水的模样,心中愈发感慨:“太子殿下当真是天纵奇才,不仅自己学问精深,连教导弟弟们也这般得法。”
他想起往日胤礽批阅奏折时,朱笔一挥,字字珠玑;
讲书论学时,引经据典,鞭辟入里。
即便是最晦涩的典籍,经他一解说,也能叫人茅塞顿开。
如今看来,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