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战友 (第1/3页)
马上入秋了,夏收之后,立刻就要部署地道工作了。
去年平山,行唐两个县工作都开展得有些晚。
赋税惩罚,发放粮食奖励这些举措下去,也只干出一个雏形。
今年的夏收过后,足足一个冬天的冬歇,江向阳要充分利用这时间,一边要让保安团增加训练的强度,一边还要他们每个村的地道,完成由躲避作用,到攻击作用的转化。
带着新来的参谋长黄骅,江向阳就准备领着他去熟悉平山和行唐的工作。
以后这三个县保安团和地道的事情,就交给他盯着了。
没想到,县衙门里面,除了洛家新在,赵县的陈郁,也来汇报工作了。
“江支队长,你怎么来了..”
看见江向阳的陈郁,比洛家新更加热情。
帮着洛家新一起泡茶。
“对了,陈书记,我听说赵县有人效仿平山,灵寿,行唐在挖掘地道?”
这年代,很多人的眼睛并不瞎。
在这平原地带,无险可守。
要靠区区土墙,围寨就能抵挡类似刘黑七那样的巨匪,根本不现实。
地道确实是一种保命的途径。
尤其是从家里挖向远处,至少可以神不知鬼不觉的逃命。
“不错,是有几个地主,其中两个地主还是蛮开明的,也没有什么劣迹..”
“这说明,你们冀南行署散布三个县自发挖地道,抵御土匪的工作,是卓有成效的..值得表扬。最近赵县有没有什么比较特殊的事情发生?”
很多事情,江向阳都是根据报纸或者听见一句话,无意中想起的线索。
见到地下单同志,都习惯性这样问问。
战机就是这么问出来的。
尤其是日本人全面侵华在即,各地必须要谨慎日伪活动。
行唐,灵寿都来过鬼子间谍,江向阳只是把人盯着,因为这些人没有触碰到曾家祖宅,只是好奇县城的地道。
江向阳就没有触碰他们。
“赵县还真没什么特别的事情,不过有两个大学问的学者,带着两个学生,正在测绘赵州桥..”
陈郁这么说,江向阳猛然想起一件事。
北方局的同志,几次上门,都没有联系上林恒姐姐,家里留守的人说他们去外地帮人设计房子去了。
连忙开口问。
“你见过没?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