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521章 还在喋喋不休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521章 还在喋喋不休 (第1/3页)

    二战时候,英法大部分工厂,还是执行的工人从头到尾负责的制度。

    流水线,只是美国人发明以后,德国人接受着了这样的生产方式。

    国内基本上还是沿用的英法的工厂管理制度。

    这样的老制度有一个好处,比如做一个零件失误了,产生了误差,可以用修改与之配合零件误差的办法调整,从而使得有一些工作失误产生误差的零件不需要报废,可以使用。

    但是换到流水线作业就不行。

    所有的零件,必须要统一标准。

    英法资本也知道流水线作业提高效率后对企业明显的好处,但是没有革新。

    就是因为企业转变工作方式的难度很大,降低了那些高技术骨干工人在生产的绝对地位,容易引发工人的抵触,甚至效仿苏俄。

    庆丰厂是转产,之前从来没有生产过枪械,大部分工人几乎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江向阳在庆丰厂推行的制度更为严苛,除了零件标准的统一,零件加工的程序,也根据庆丰厂技术最好的老工人程序为模板,标定了出来。

    要求每个工人加工每一个零件的程序,步骤,都必须一模一样。

    保障生产质量。

    闵鸿胜到了庆丰厂,对张源毅,滕虎忱这样的管理方式,赞不绝口。

    两人却说这是江向阳的功劳。

    闵鸿胜压根就不信,江向阳要是有这个本事,当初就不会费那么大力气,从40军手里把自己搞到红军里来。

    再说,红军一路长征,江向阳从来没有就这方面的事情,跟自己交流过。

    反而装作什么都不懂的样子。

    三人都推测,他应该翻译了部分奚东曙给他从海外带回来的美国管理方式。

    甚至半自动步枪,冲锋枪,机枪的图纸,也可能来源于奚东曙在大洋彼岸收购的工厂。

    “怎么走这么急,我刚把这枪零件全部定型,庆丰厂有些管理细节,我都没有完全吃透,还准备从华北调一个管理小组到庆丰厂实际观摩学习。”

    副参谋长从江向阳手里接过机枪、

    朝着城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