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9章 这就是材料学的魅力 (第2/3页)
德国,马普学会,可控核聚变研究中心,
刺耳的警报声响彻整个总控室,
“shit!”
米利安怒骂一声,让研究员们关掉实验设备,他自己却看着屏幕上的数据陷入了沉思。
在注入扰动之前,他的模型一切运行正常,可在湍流即将生成,他试图控制磁场来抑制湍流时,模型的预测曲线与真实数据就会发生巨大的分歧,直到爆炸。
最后导致等离子体彻底失控,将实验装置撞成了筛子。
这已经不是他第一次面临这样的情况了,在他完成模型构建后,几乎每一次都会卡在这一步,不管他做什么修正,最后也都只是拆东墙补西墙,没办法彻底解决这个问题。
“那些华夏人说他们解决了这个问题?”
“真的有可能吗?”
米利安望着屏幕,颓然的问道。
“他可是陈辉!”
旁边的菲利克斯轻叹一声。
他和米利安都是应用数学家,对于陈辉所获得的那些赞誉一向是不以为意的,可当陈辉涉足他们的领域后,他们才发现,天才无论到了哪里,都是天才。
对方几个月就能解决的问题,已经困住他们一年多时间,甚至可以预见,还会困住他们很长时间。
“你说,他会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米利安忽然抬起头,目光灼灼的看向菲利克斯。
菲利克斯皱眉沉思了好半晌,最终才无奈的摇摇头,“我要是能想到,我们就不会被困在这儿一年多了。”
“所以,是不是我们了解了他的思路,就能破解这个难题?”
米利安眼中绽放出明亮的光芒。
“可是我们怎么了解呢?”
“去看看他最新发表的论文不就好了!”
米利安神采奕奕,通常来说,一位学者的研究领域都是相关的,不会有人今天还在研究偏微分方程,明天就去搞数论了。
所以陈辉解决等离子体模型爆炸这个问题的思路,很可能就藏在他最近的论文中。
“他最近发表的论文是黎曼猜想的证明。”
菲利克斯再次苦笑。
“啊?”
米利安茫然转头,以为是菲利克斯说错了名字,怎么有人的研究跨度会这么大?
……
陈辉的第二次实验依旧以失败告终,显然,高温超导的合成并没有那么容易,否则当时舒尔茨他们也不会搞了一年多才有突破。
陈辉倒是也不急,等离子体研究所那边彻底放手,让宋韫韬与刘勇合作,将双方的技术融会贯通,整合到同一个装置上。
倒是《华夏数学》让陈辉有些操心。
第一期因为黎曼猜想的重量级,哪怕只有一篇论文,依旧能够引起国际数学界的轰动。
可第二期,陶哲轩的研究虽然也很有含金量,但光靠这篇论文,可远远不足以让《华夏数学》保持之前的影响力。
即便刊登了黎曼猜想的证明,但依旧没有国际数学家愿意向《华夏数学》投稿。
他当然也跟华夏的各大数学家们约过稿,可想要上刊,必须达到一定的水平,而能够达到上刊要求的成果,也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得到的。
甚至对于大多数数学家来说,如果他能够做出那种级别的成果,他们为什么不选其他早已大名鼎鼎的期刊,要来投《华夏数学》呢?
“终归还是得靠自己!”
陈辉轻叹一声。
他决定在研究高温超导材料合成的空隙,再给自己找个小目标,至少,把自己创办的期刊养起来。
陈辉首先否决了剩下的几个千禧年难题,他知道,这种程度的难题,至少需要他全身心的研究一年半载才可能突破,但他现在肯定没办法全身心的投入到其他事情中。
所以,或许可以退而求其次,去证明哥德巴赫猜想之类次一级的问题。
想了想,他给学生蔻依发了封邮件。
蔻依因为身份问题,没办法参与到可控核聚变的研究中,在组织看来,她甚至不如埃琳娜坚定可靠。
但进行纯理论研究,却是再合适不过了。
有自己指导方向,他相信蔻依能够完成这个任务。
想到数论,他就不由得想到了自己的另一个学生,他在数论上有独特的天赋,可惜……
……
11月的京城已经开始变得冷起来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