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00章 第二次谈判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300章 第二次谈判 (第2/3页)



    陈辉虽然有些失望,却也没有气馁。

    机械臂已经将那片失败的样品取出,放置在特制的惰性环境样品盒里。

    它看起来如此完美,暗灰色的金属光泽,边缘平整,在实验室的灯光下反射着微弱的光,它是一件艺术品,一件毫无用处的艺术品。

    陈辉戴上手套,小心翼翼地将样品盒拿起,放在高倍率电子扫描显微镜下,他需要最直观地看看,这个完美的结构底下,到底藏着什么魔鬼。

    图像在屏幕上清晰起来。原子探针缓缓扫过样品表面。

    “结构完整性……接近100%。”他低声自语,语气中听不出喜怒,“晶格排列与模型结构图吻合度达到99.97%,键合强度……也完全达标。”

    合成过程几乎无懈可击。

    执行器的精度问题在第七次尝试中似乎真的被克服了。

    那问题出在哪里?

    他的眉头紧紧锁起。

    如果不是合成的问题,那就只能是……结构图本身?或者说,是生成这个结构图的底层理论出了问题?

    他回到控制台,调出第七次实验的全部数据海。

    这一次,他不再重点关注合成过程的参数曲线,它们几乎完美,而是将全部精力投入了模型本身的计算日志和最终输出的结构文件。

    屏幕上开始瀑布般流淌过无数行代码、复杂的量子力学计算公式、能带结构模拟图、电子云分布概率……

    他的目光像最精密的过滤器,快速扫描着这些天书般的信息。

    薛祁昆在一旁张了张嘴,最终却什么都没说,只是任由陈辉飞快的划动鼠标,任由屏幕上的数据流瀑布般流动。

    这种量级的数据,根本不是人类能够处理得了的。

    他理解陈辉或许很难接受这次失败,或许只是在无意识的进行一些自责的行为而已。

    时间在寂静中流逝,只有陈辉偶尔滑动屏幕和敲击键盘进行局部放大的细微声响。

    突然,他的动作停住了。

    他的目光锁定在模型进行电子关联能计算的一处中间结果输出上。

    这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多体相互作用模拟,用于预测材料在极端低温下的电子行为,是判断其是否超导的核心。

    “这里……”他喃喃道,手指快速敲击,将这一段计算过程单独提取出来,并与早期理论推导中的假设参数进行比对。

    一个微小的、几乎被忽略的差异出现了。

    模型在计算镍原子d轨道与磷原子p轨道电子间的特定耦合强度时,采用了一个基于过往数据库的近似值。

    这个近似值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是可靠的,但在这个追求极致性能、对电子行为极度敏感的新型结构中,这个微小的近似,可能产生了一种非绝热的副作用。

    他调出了该样品的低温电阻-温度曲线放大图。

    那个阻值在接近临界温度时下降的曲线,有一个极其细微的、并非超导转变应有的平台特征。

    就像一条本该顺畅坠落的曲线,被一只看不见的手轻轻托了一下,然后停滞在了那个极低但非零的阻值上。

    “我明白了……”陈辉的声音带着一丝沙哑的兴奋,那是发现了致命关键后的颤栗,“不是结构错了,是灵魂错了!”

    模型生成的原子结构是完美的,但它基于的那个近似计算,导致这个完美结构内部电子的行为出现了偏差。

    电子在流动时遇到了极其微弱但无法克服的散射势垒,无法形成库珀对,无法实现真正的零电阻超流。

    它无限接近超导,却因为一个底层计算的微小妥协,永远地停在了门槛之外。

    问题不在硬件,甚至不在合成过程,而在于模型核心算法中一个过于粗糙的假设!

    陈辉猛地靠回椅背,捏了捏鼻梁,但眼中已重新燃起火焰,挫败感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更加深刻的明悟和挑战的欲望。

    他没有失败,他只是发现了一个更深层次、更本质的问题。

    他立刻行动起来。

    双手在控制台上飞舞,调出模型的核心代码库,找到了那个电子关联能计算模块。

    “需要更精确的局域密度近似修正……或者,引入动态平均场理论来计算这个强关联效应……”他一边飞速地思考,一边开始修改那部分算法,用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