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章 千斤重担 (第2/3页)
下最多的就是四川的,估计一半回去了。大多是结婚的,要回去看孩子,看父母,一年难得见一次,必须要回。还有就是那些年龄大了的姑娘,要回家乡,等老乡介绍对象,不然又要错过一年。按说,我已经是大龄青年了,应该回家去碰运气,看能不能在老家有人介绍个合适的。可是,我对自己的经济处境堪忧。银行背着五百元贷款,老刘那里还有五百元老幺当兵时的欠账,听说,老幺还在老三那里借走二百元,要父亲还账,父亲还生气呢。父亲没有还钱,连母亲的生日和春节都破例没有回去一趟,可能是生气了。父亲在心里骂了老三的做法。我是理解老三的,三个孩子读书,自己没有什么赚钱的门路,打工又不顺,还把手整伤了,一时半会干不得重活。幸好在惠州受伤后,没有全休息养伤,而是靠另一只手和肩膀,以每担五毛的土块,挑了几百元,刚好够老二老三回家 路费。回到家没有了收入,全家指望他回来揣着钱,可衣兜里空空如也,让妻儿老小好失望。半年的辛劳和希望化为肥皂泡,谁受得了呢?
我知道这个情况后,全父母以后再不要埋怨老三了,老幺那两百元欠款,我下过月工资涨了全不上。他们才高兴。这个责任我主动来负责,一下就让全家的感情融洽了许多。
从三月信中得知,家里的饮用水,父母是不能挑的,就靠才十几岁的未成年的平儿来负担,间或二娃回来帮个忙。这二娃不安心住下来,经常吵着要去新疆找她亲妈。再对他好,他都不安心。一点都靠不住。父母同情二娃没有父亲,母亲又改嫁边疆,便收留他。他去不争气,东游西荡的,没有办法管他了。平儿是父母的长孙,因为父亲得病,没有钱上学,小学毕业就没有再上初中了。泓儿才进入深圳打工,估计也没有挣到什么钱,所连信都没有寄一封,唯独只跟他幺爸,即当兵的老幺有书信联系。我其实也理解她的难处,属虎的人要强好面子,自己没有挣到多少钱,大不了保生存,所以就顾不了那么多。泥普萨过河自身难保。要站在她是角度想问题。大哥在父母家养着,我只好有钱就寄回去应急。有病就医,是应该的。大哥以前也是能干人,在村里是有头有面的人,对全家帮助不小。可以说是我们的顶梁柱。他有难,我理当站出来帮助他渡过难关。这个不需要父亲提醒。
过年后,大嫂带着小东回到了故乡,担起了全家农业生产的重担。这个让我很欣慰。他是唯一的劳力了,主动赶回来是对的。至于农业上的开支,我会想办法的。
春节假期中,我们在厂子里也过得不错,集体伙食没有停,领导班子还陪我们到饭店里聚餐,感受节日的温暖。收到三月八号的心,马上在六
家里五六口人的生活重担全压向我,我只好省吃俭用,立即给父亲的妇女节那天的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