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一章 犹豫不决 (第1/3页)
张涵英对我是否回家上班特别关注。其实,我只是说说而已,最多只是可能,并没有决定下来,到底秋季怎么安排,还要看父亲转告的政策是否属实。不过,无论如何,我暑假收假必须回去一趟,当面搞清楚学校的意图。再一想,还有那么久,不该管远了。车到山前必有路。
在春天的大好日子了,心情始终轻松不起来。看见那些姑娘们打扮得花枝招展,也难以心动地多瞧上几眼。我走到汪芳的车位旁,停下了脚步问道:你这么快就学会了?
她微微地红了一下脸说:我都来了三个月了,还算快?不过,还要感谢表姐教得好。
我换了个话题:听你表姐说,你都读过一年的职高,怎么不学完拿个毕业证?
汪芳没有及时回答,想了一下说:这职高读起来,很轻松,老师管得不严,我们也没有刻苦,有点混日子,长期耽误时间,以后还是要出来打工,不如早点出来学项技术。
我问她今年有多大年龄后,觉得不妥,男不问工资,女不问年龄嘛。但她没有介意,叫我猜。我猜的是17岁。她吃惊了:你怎么知道?
我说:我会算啦。
她哼了一声:你吹牛,应该是看了我的应聘登记表的,不然怎么算得这样准呢。
我跟她说实话了,这是推算出来的。七岁读一年级,小学六年,初中三年,高中一年,七加十不就是等于十七岁嘛。
汪芳被说得口服心服。她还听表姐说,我当过多年老师,这是一道简单的应用题。这次谈话,拉进近了这位小老乡与我的心里距离。此后,我把她当小妹子看待,更加关心与爱护她。因为她是车间最小的女工。
她继续专心做帽子两片后叶裁片连接,属于最初的工序。我没有再打扰她做工,回到收发室。
在一个车间里,我与女工们朝夕相处,白天上正班,私下接触不明显,晚上,这些广州本地端铁饭碗的职工不加班,我们就可以到车位上以说工作为名,谈点私事,融洽感情。但我和刘闯也混很注意分寸。比如,跟汪芳聊天的前后,要放个烟幕弹,做到声东击西。先去湖南妹子赵颖谈谈,还跟张涵英说说笑话。让她们都高兴的同时,让车间里其余的觉得目标不唯一,这样就没有私下的意图。
其实每个车间都有漂亮的姑娘。特别是在北京路那家老厂,也就是陈龙与牟兵做工的体育用品厂,因中日关系因钓鱼岛后,订单减少了大半后,不得不把大量的工人转移到新厂来,无意间,多数美女就过来了。有一位安慰来的姑娘,长得很丰满,个子一米六八,说话时还有一对小酒窝。她过来后分配在第一车间,就在大门口,挨着厨房外吃饭的大厅。我们每次路过时,都要经过这里,她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