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93章 突击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293章 突击 (第2/3页)

  这样做,牺牲必然在所难免,风险无疑是巨大且难以承受的。

    然而,环顾四周,眼下似乎确实没有比这更“好”的办法了。

    就在这股绝望的气氛如同铅云般笼罩之际,一直安静地蜷缩在角落的江兮兮,忽然清脆地开了口:“我们可以用无线电啊!”

    她说着,指了指办公室一个不甚起眼的角落,那里赫然摆放着一台看起来饱经风霜、略显老旧的设备。

    那,竟然是一台功率十足的老式收音机。

    这类设备,在当地,往往是军阀武装内部通讯的专属工具。

    它的接收频率范围极广,只要经过一番简单的调校,便能轻而易举地搜索并连接到任何军用无线电频道。

    江兮兮的话语,犹如一道闪电划破沉沉的夜幕,瞬间击中了高大壮的心弦,他的眼睛“噌”地一下亮了起来,脸上迅速被狂喜的神色取代,他“啪”地一声猛拍大腿,激动得几乎语无伦次:“对啊!我怎么把这茬儿给忘了!我们可以利用这东西,直接联系上东南军区的冷锋特种大队!”

    “简直是天降奇兵!”

    “兮兮,你这次可真是帮我们解了个天大的死结啊!”

    高大壮兴奋异常,情不自禁地向江兮兮竖起了大拇指,眼中充满了赞叹。

    江兮兮被夸得有些不好意思,她甜甜地笑着,谦虚地摆了摆手:“其实,这都是我爸以前教我的。他给我讲过很多他在敌后执行任务的故事,他说,在那种与世隔绝的极端环境下,无线电是唯一可行且最有效的通讯方式,所以我刚才才忽然灵光一闪,想起来了。”

    闻言,江白脸上泛起一抹淡淡的、充满欣慰的笑意,他赞许地点了点头:“嗯,学以致用,非常好。”

    随后,他将目光转向高大壮,感慨万千地叹道:“老高啊,我们这些老家伙,最大的毛病就是有时会把最简单的问题想得太过复杂,结果反而钻了牛角尖,竟然没想到这么一个显而易见的办法。”

    “是啊。”高大壮深有同感地点了点头,不再耽误分秒,立刻俯下身,开始小心翼翼地摆弄那台老式收音机,凭借着记忆中那些模糊的参数,他全神贯注地搜寻着东南军区冷锋特种大队的专属军用频道。

    与此同时,远隔千里之外的东南军区。

    冷锋特种大队总部的通讯连,一个略显稚嫩的年轻通讯员正百无聊赖地值守着。

    突然,他耳机里传来一阵极其微弱,却又异常清晰的电流声,伴随着断断续续的信号。

    通讯员猛地一愣,随即,他神经紧绷,周身立刻散发出高度戒备的气息。

    要知道,军区的专属频道,乃是经过最高级别加密处理的军事绝密,任何不明信号试图接入,都将构成一场极其严重的军事安全事件!

    因此,他不敢有丝毫懈怠,立刻将这一反常情况,层层向上汇报,不敢有片刻延误。

    正在办公室里批阅文件的何志军,一接到报告,便如同被热油烫到般,心急火燎地赶了过来,脸上写满了焦虑。

    经过技术人员夜以继日的紧急破译与深度分析,最终,一个令人震惊又松了口气的结果浮出水面:这并非是敌对势力的信号入侵,而是失联已久的高大壮,发来的紧急求救讯号!

    何志军一整天都在绞尽脑汁地尝试联系高大壮,可每次都是石沉大海,杳无音信。

    他万万没有想到,高大壮这个胆大包天的家伙,居然敢擅自违抗军纪,带着人私自潜入了境外!

    通过高大壮在无线电中那断断续续的简短描述,何志军迅速拼凑出了事情的真相:与高大壮同行的,还有江白、耿继辉、伞兵、卫生员和强晓伟。

    这群名字,每一个都如同钢针般刺痛着他的心,他们可都是他当年一手带出的、最引以为傲的精锐士兵啊。

    原本,何志军心头怒火中烧,恨不得将高大壮这个“逆徒”立刻揪回来严惩。

    但当他听闻,他们此番犯险,竟是为了营救身陷囹圄的兮兮时,他胸腔里那股熊熊燃烧的怒火,瞬间熄灭了大半。

    因为他设身处地地想,如果换作是他自己,面对同样的情况,他或许也会做出同样“疯狂”的选择。

    然而,眼下显然不是追究高大壮他们违纪责任的时候。

    根据高大壮传回的最新情报,他们此刻正被一支装备精良的当地军阀武装,像老鹰捉小鸡般,死死困在一栋办公大楼里,不仅没有食物,连一滴饮用水也早已耗尽。

    被困的时间,已经逼近整整一天了。

    当前最为紧迫的任务,是要立刻启动最高级别的外交渠道,与当地政府进行紧急交涉,请求对方允许“龙国”派遣力量入境,执行一场史无前例的跨国营救行动。

    于是,他没有片刻迟疑,立刻返回自己的总指挥室,通过最高机密的加密外交线路,直接联系到了那个地区腐朽的军政府。

    然而,事态的发展却比预想中更为棘手。由于当地的军政府,早已与那些为非作歹、横行霸道的军阀势力沆瀣一气,狼狈为奸,毕竟,那些黑色产业园区所带来的巨额收益,可是支撑他们军政府运转的重要军费来源之一。

    因此,他们毫不犹豫,甚至带着一丝轻蔑地,拒绝了何志军提出的派兵入境营救请求。

    何志军闻言,强压着胸腔里即将喷发的怒火,耐着性子,又说了许多“好话”,试图以理服人,晓之以情。

    可那个地方军政府的态度,却是油盐不进,如同茅坑里的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