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新的剧本,沙海礼赞(求首订!) (第3/3页)
这个剧本叫做《沙海礼赞》,讲述的是陕北治沙历史中的一个小故事。
这个故事是用现实中的真人真事经过艺术加工后编写的。
主角叫做马铁山,是一名普通的陕北人,他父亲就是一名护林员,为华夏的治沙工作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父亲病重后,马铁山从外地回到家乡,看到家乡黄土漫天的情况,在父亲的劝说下决定治沙。
在经历了种种困难后,马铁山成功将上百亩沙地治理完成,还在原本已经荒漠化的土地上种上了沙地苹果。
不光改善了环境,还带来了经济效益,而且还带着全村人一起治沙,一起种苹果,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
这是一个典型的正向宣传故事。
沈清猗给陆燃争取到的角色是马铁山的弟弟马铁峰,一个立志好好学习,离开黄土高原的大学生。
整个故事并不复杂,成片的规划也就二十到三十分钟。
重点其实就是歌功颂德。
陆燃倒不觉得这有什么不好的,不宣传一下,很多人还真以为治理沙漠都是蚂蚁森林干的呢。
实际上治理沙漠的是千千万万个普通的人民群众,扎根在沙地里的专家和基层干部们。
这种事情本身就值得歌颂。
陆燃先上网查了下资料。
陕北那边有一个叫做毛乌素的沙漠,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勤劳的人民就开始了改造沙漠的巨大工程。
直到今天,百分之九十的毛乌素沙漠得到了治理,水土也不再流失,很多沙地都变成了林地、草地和良田,整个沙漠几乎要绝迹。
这种几代人一代接一代的努力,改天换地的壮举,让陆燃也为之动容。
说实话,换位思考一下,他在那种环境下可能都坚持不下来,直接溜了。
正因为大部分人做不到,正因为难,所以这些人伟大。
陆燃了解了很多背景故事,加上对剧本的理解,然后开始分析起来。
这个角色不同于陆杰,对他来说很有挑战性。
他毕竟不是生活在陕北农村的人,和角色之间就隔着一层,需要尽可能的去体会角色,理解角色。
“首先是语言,想要真实,就得说陕北方言。”
陆燃是秦城人,秦城在陕省关中地区,这里的人说的是关中方言。
陕省秦岭以南的地区说的是陕南方言,口音比较偏向川渝方言,属于西南语系,受到巴蜀文化,楚文化的影响。
关中方言则是中原官话。
陕北方言则是晋语,受到晋文化的影响,和晋省的方言比较像。
陆燃在网上查阅资料。
“陕北方言鼻音比较重,发音短促有力,有一些古语留存,比如把牲畜叫做牲灵,还有把沙尘暴叫做黄风。”
还有就是蓝格莹莹的天,这也是陕北方言的一种描述方法,意思是天空湛蓝。
陆燃又找了一些视频开始学习,他有语言学习天赋,加上有一定关中方言基础,学习起来非常快。
除此之外,他还把整个剧本都研究了一遍。
虽然剧本短,但作为一名演员,也不能糊弄过去,必须认真对待。
更何况,他觉得去饰演这种角色不能乱来,这是对角色的尊重,对原型的尊重。
就是看完后,他觉得剧本剧情是没啥大问题,就是少了点记忆点。
“好想来一句额捶死你,可惜我不是男主。”陆燃颇有些遗憾。
感谢、天闲大Dd、每一颗闪耀的星都在燃烧、小裤裤九块钱、隔壁寺院的怪蜀黍、自来也、幻尘痞子、悲是歌v伤是酒、书友20170101212454877的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