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八十八章 嗅到机会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八十八章 嗅到机会 (第2/3页)



    ……

    回到芙蓉村,挺好摩托车,陈学兵便在院子里打了个电话。

    嘟嘟两声,对方接起。

    “徐局,清明安康啊。”陈学兵笑道。

    对面,是刚刚调任县里的徐镇长,徐海乔,现在是农业局的徐局长了。

    上个月调的,陈学兵正好回来,还请他吃了个饭。

    “小陈啊……最近怎么样?”

    才一个月,徐局长的声音比起以前多了些尾音。

    居移气,养移体。

    这年头三农是重点工作,农业局可是个有权重的行政部门。

    陈学兵却哈哈一笑,没惯着对方的官味儿:

    “徐局,上个月还叫我学兵,怎么转眼就叫我小陈了?你不是把我名字忘了吧?”

    一般这么说话,就有点得罪人了,但社交不是固定公式,得看人下菜碟。

    陈学兵和徐海乔的交际之初就是比较平等的,现在人家升官了,自己反而不能弱势,否则对方看轻了自己,这段交际反而无用。

    对面听到这混不吝的语气,也笑起来:“哪里的话,什么事?大清明的打电话给我,不会就为问个好吧?”

    “是有个事,想跟你咨询一下。”

    陈学兵开门见山:“徐局,茂田水泥厂,你知不知道?”

    对方迟疑了一下,而后很直接道:

    “当然知道,县里搞「工业兴县」的龙头企业,班子成员都很关注。”

    徐海乔不晓得陈学兵的来意,特意讲了“班子成员很关注”,那么如果陈学兵有什么要求,他就能顺势说一句“我帮不上忙”。

    陈学兵自然听出了味儿。

    “呵呵,徐局,我就是打听打听,听说这个厂子的投产有资金方面的问题,我舅舅有几个朋友也感兴趣,想问问能不能给这家企业帮上点忙。”

    这一下,对面语气有些郑重了。

    “你们…想投资?”

    于春尹他是一起吃过饭的,饭间提过一个两千万的工程,如果还有几个朋友一起的话,投资也不是不可能。

    陈学兵轻笑,试探了一下:“倒不急,听说那个厂子状况不太好,了解了解嘛,如果有这个想法…徐局能不能介绍介绍?”

    徐海乔沉吟了一下,语气也缓慢下来,边斟酌边道:“不能说状况不好……这个项目,县里呢,开过几次会,有点分歧,一些领导,和银行那边,都是比较看好的,农行还贷了1.3个亿。”

    陈学兵听得直皱眉。

    “徐局,你就别弯弯绕了吧?你觉得真要投资,我能找不着人问?我可是真心把你当朋友,想给你添业绩才找你打听,到底什么分歧,能不能说明白点?”

    徐海乔叹了口气。

    这个陈学兵,居然敢打听这么大的项目,确实是他没想到的。

    但对方要是真有这个实力,那他就得慎重对待这个朋友了。

    “嗯……王市长,你知道吧?”

    陈学兵一惊。

    “父母官我咋能不知道?这…市长还亲自过问了?不至于吧?”

    “倒也不是,只是这个厂子用的是干烧法,要用煤,鸿举市长呢,在彭水待了十七年,对彭水是比较了解的,前两年在彭水宾馆开会时提到过这个厂,也说到了煤的事情,说彭水的煤炭含硫量太高,不能用。”

    “哦…”陈学兵松了口气:“就这事?含硫量高,从外面拉就行了嘛!”

    “没这么简单,项目所在地马峰村离县城有10多公里,又不通水路,又不通铁路,只有一个三级公路,离火车站还有30多公里,附近其他地方的煤和我们的性质一样,而且储量也不丰富,当然,主要用于生产的矿石品质还是非常好,是个生产水泥的好地方。”

    “矿石?石灰石?还是铁矿?”

    “这个…我也不是很清楚。”

    “那资金是咋回事?”

    这下,对面久久的沉默。

    陈学兵正准备再次发问,徐海乔说话了:

    “说的是…因为去年乌江断航,大型设备一直过不来,在江上睡觉,还有呢…就是这个公司啊,最近在重庆添置了不少地产,还建了个宾馆。”

    陈学兵是品话的高手。

    这两句没有任何关联的话,一下就让他反应过来了。

    这不就是把银行贷款挪用去拿地了嘛!

    “哦…那他们没有跟县里说,乌江多久能通航?”

    乌江通航,怎么可能由企业说了算?

    陈学兵这话的意思是:茂田集团有没有跟县里表过态,资金到底要挪用多久。

    徐海乔听到这话,就知道陈学兵是听懂了,语气也轻松了一些:

    “这件事,县里支持和宣传力度是非常大的,否则我们这些乡镇干部也不可能知道,这样的支持力度,投产日期却一拖再拖,修改两次了,这就不是县里说了算的事,不过年初县里就开过会,专门谈这个事,力争春节前生产20万吨,你如果要投资,我可以帮你跟县长书记汇报。”

    力争春节前。

    口号都喊得这么含蓄,那投产时间大概率就是明年以后了。

    时间充足,确实是个机会。

    陈学兵也正好没钱,于是笑着顺坡下驴,道:“徐局,这事怕是要等乌江通航啊……他们自筹资金有多少?不会全是贷款吧?”

    “怎么可能,有六七千万吧?人家厂子都修起来了。”

    “明白了,徐局,烦劳你帮我关注一下。”

    “真有想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