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九十三章 我的舰队(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九十三章 我的舰队(下) (第1/3页)

    “股市其实跟其他市场没什么不一样,无非就是买和卖,哪只票买的人多,价格就高。”

    “这就像古董市场,有人玩,有成交量,古董的价格才能起来,就算是一个卖消耗品的菜市场,没有顾客,菜也卖不起价吧?”

    “所以牛市的基础就是交易量显著提高,买卖多了,市场火爆,总有票会大涨,有大涨就有人赚,有人赚就会有故事,从而形成赚钱效应,引导资金流和交易量。”

    “另外,洪叔你刚才说得没错,现在的股市过冷,点位也到达了低点,也正是因为这样,一旦炒热,就会形成巨大的上升走势,至于你说的下方压力位,998点这一次我特意让你看,就是让你知道国家的态度。”

    “千点不可破,这就是压力位,到达这个位置附近就会有人救市,998,就这一次,以后都不会再有了,而且这个底部压力位也会水涨船高,洪叔,这次机会不亚于当年的老五股。”

    陈学兵坐在一张木纹沙发上侃侃而谈,不断刺激着两人的神经。

    尤其是这一句老五股。

    当时定下第一批在交易所上市的股票刚发行,是80年代末的深市。

    深发展、深万科、深金田、深安达、深原野。

    大部分人对这一新鲜事物不敢接触,为了推销股票,政府甚至以红头文件的名义,按人头分配,要求各单位“吃国家粮”的干部要带头购买。

    那时候股票就是一张纸,很多人觉得这就是一次强摊派,白赔钱,把股票丢了,后来悔断肠。

    没丢的,后来都一夜暴富。

    不止买股票的富了,还有一些收股票的,拿包背着钱到处去收股票,原始股再次大涨,也富了。

    那时候信息传播慢啊。

    等到90年代初上海也搞原始股摊派,也就是“老八股”:申华电工、豫园商城、飞乐股份、飞乐音响、真空电子、凤凰化工、爱使电子、延中实业。

    消息刚一出,上海人还没反应过来,一批深圳人却恨不得插上翅膀涌入上海收股票。

    那时候,也是于春尹的发家时刻。

    于春尹是上过越南战场的,战友天南地北,时常写信、电话聊天,消息资源比较发达。

    深市的事他很早就知道,后来因为文化不够,战时升得又太快,转到地方部队后,单位明确他十年八年都没机会升迁了,他干了一段时间后有点心灰意冷,便早早转业下了海。

    上海股票的消息,他是第一批知道的。

    因为那会坐飞机要处级干部开证明,于春尹有关系,于是真的插上了翅膀,第一批到达上海。

    上海人心眼多,不太相信深圳人,觉得他们鬼精,怕被骗,而于春尹有个军官证,在上海又有单位里的战友帮他,拿到了不少股票。

    他拿到票,出门就卖给深圳人。

    去的时候没带多少钱,几天的时间,倒买倒卖就赚出好几倍,后来又压了一批票在手里。

    这支票叫真空电子,最高收益25倍,也就是《繁花》电视剧里阿宝排队去买的那支「电真空」,占上海老八股总市值的三分之二。

    四百股电真空,从上市100块涨到1400的时候卖了,成了于春尹下海的第一桶金。

    洪永强当年也在部队,级别却不高,看着于春尹吃肉,只能徒留羡慕,后来92南巡讲话,他也顺着时代潮流下海创业,发家比于春尹还快,有了点钱后也去股市炒过股,倒是直接在交易所里赚过一波。

    说起来,洪永强玩的才是股票,对交易所市场规则也更了解。

    “就算你说得有道理…这个大盘和个股也不一样啊,大盘是有点涨幅,但是具体买哪只股票能涨呢?现在的股市,股票太多了,一两千支啊。”洪永强有些沉吟。

    “1358家,参与这次股改的,403家,分批次改革,成功一批,再进行下一批。”陈学兵给了个准确数字。

    洪永强立马道:“那403家肯定买不得!根本成功不了!”他边说边连连摇头。

    陈学兵笑了:“洪叔,你看你又把政策理解错了吧?文件看过吗?知道怎么改吗?”

    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