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 第一次会议……U型架构 (第2/3页)
其他人听到这话,都有点恍然。
陈学兵缓缓点头,但沉吟一番以后,又微微摇头。
“我是有这个意思,我们的业务接下来会比较分散,每个口子都必须要有我信得过的兄弟在,不过也不止是让你们当钉子,还有协助沟通的作用,外面招进来的管理可能有顾虑,你们没有,发现部门有什么问题,或者需要什么帮助,都要跟我沟通,让我及时掌握情况,处理情况,所以,学习可以慢慢来,但是不能懒,要多跑,多看。”
“张航学财务,以后你就是财务副总监。”
“喻义…我看你就留在这间办公室,这里以后要成立我们的第三个公司,金融公司。”
四人得其职,纷纷点头。
卢一文低着头一言不发,苟宏义则是欲言又止。
陈学兵笑看着苟宏义,前世的回忆涌起。
“老子最不放心的就是你。”
苟宏义表情委屈极了:“哥!你凭啥不放心我啊!卖手机,业绩我是最好的,平时我也没掉链子撒!”
陈学兵没理会他,接着开口:“不过我现在也是没人可用了,你先去破空科技当副总。”
这下,苟宏义眼睛瞪大,彻底安静了。
没两秒,眼珠子都有点泪花涌起。
最赚钱的业务,全都在这个公司啊!
“哥!我肯定好好干!这个公司,今年年底业绩一定…”
苟宏义正要保证,陈学兵却嫌弃地摆摆手:“闭嘴闭嘴,业绩是我定,不是你定,你现在还是个学徒,只是个名义副总,等你让我觉得你合格了,才会放权给你。”
苟宏义吃瘪,但脸上的笑容仍抑制不住,嘿嘿讪笑。
陈学兵嘴上虽然嫌弃,但内心还是肯定苟宏义的工作的。
当然,仍保持着警惕。
“现有的两个公司,还有以后可能成立的第三个公司都是我和卢一文两个人完全控股,各自都要有一个财务和一个出纳,但最终都要汇总。”
“至于你们的股权问题,等到我把每个公司的股权池调整出来,你们在哪个公司,以后就在哪个公司占股,具体占股比例,要看你们的能力,不过总体不会太高,手上的股份,无论以后值多少钱,我都希望你们不要卖,你们的收入主要还是来源于工资和股权分红。”
“卢一文。”
陈学兵点到了最后一个。
“到。”卢一文站了起来。
陈学兵笑了笑:“听懂我的意思了吧?你和我是三个公司的股东,你是我的法人,也是我的副手,不管以后是总公司持股,还是分散持股,你的持股比例都不变,就是百分之一,三个公司,你都有提成,我对你的要求也是最高,三个公司的业务你都得懂,我重点盯哪里,你就去哪里,深圳,重庆,或者以后其他什么地方,你都要跑。”
大家心里都道了一声“果然”。
兵哥最信任的还是卢一文。
兵哥的形象这一刻在他们眼里也更加高大,他一句话,就要决定自己等人的命运。
卢一文牙根咬得很紧:“哥,你安排了,我肯定干好,之前我太懒了,今天开始我好好学。”
陈学兵笑着摆摆手:
“我对你要求不高,保持冲劲,其他听我指挥就行了,要想学到独当一面,你还要磨练几年才行。”
他今天等于是把公司的管理模式定下来了,这个思路就是经典的U型架构思想,也称为一元结构。
这种架构,通常适用初创公司,管理者的触手可以直接接触到每个环节,这个模式要求最高管理者应当是“全能式”的人物,有能力对任何一个环节进行纠错。
也就是说,所有的决策基本都出自他手,其他的人只负责执行层面,只要执行力到位即可。
这也是陈学兵这段时间深思熟虑的结果。
U型架构也不简单,可以深化。可通过成立控股公司,下控业务公司,功能公司,项目组。
业务公司,也就是建筑、网络、金融三家。
功能公司,为业务公司提供中央支持服务,如财务,人力,市场策划,采购,法务公司等,按照需求成立。
项目组,则根据不同项目单独成立公司,这是非常有必要的,一是风险隔离,二是融资便利,三是税务明晰,四是资质保护。
比如以后有大项目,可以通过建立项目公司,挂靠建筑公司资质的形式进行,项目公司的财务、人力、采购人员,可以由功能公司以劳务派遣合同或包干合同的方式入驻,工资由功能公司发放,项目公司则对功能公司进行合同付款,这样各个环节的财务就是独立、明晰的。
各功能公司独立,也方便统计各自的工作效率,相互监督,保持专业,以后甚至可以搞“三产”,出去给别的公司提供功能服务,一套人员,几套产值,这样来开源节流。
不过这些深化部分铺下去的成本太高,现在还不需要,甚至连控股公司都可以没有,目前只要业务公司的股权在他手里,控制住各个关节就可以了。
公司要做大,是必须有一个清晰的架构作为指导方向的,华为20年间花了上百亿咨询费完成公司结构更新和《华为基本法》这套管理大纲,足见其价值。
公司架构各有不同,还有分权于分公司的H型架构和分权于事业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