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八章 一团乱麻 (第2/3页)
江秘书说着,忽然眼神不对。
随后,有些恍然大悟。
“你打听的不是重钢,是渝富资本吧?你放心,市里虽然有意让渝富资本参与政府引导基金,但现在渝富正在整理东源集团的债务,处理观音桥那300多亩地的事情,10月份刚刚完成了入股,成了东源集团的第二大股东,现在应该无力继续融资,陈总,你不用担心。”
江秘书说完,看着陈学兵的眼神有了些好奇。
看来这位陈总相当不简单啊,最近市府会上的内容他都知道。
他也是因为黄区长作为责任人参了会,才知道这件事情,正常情况下,这种级别的消息,他是没资格知道的。
江秘书不禁笑了一声,试探道:“陈总…这个事情,前天才上市府会,哪位领导告诉你的?”
陈学兵内心大愣,有点听麻了。
什么啊?
什么跟什么啊?
市里有意让渝富参与引导基金?!
我操,一不小心搞到关键情报了?
他看着江秘书投来若有深意的眼神,很想说一句:误会,都他妈误会。
“嗨!什么领导,我有个亲戚在市政府负责给领导开会倒茶。”
陈学兵面上无波地呵呵笑了一声。
却在江秘书眼里更显神秘。
倒茶,就刚好听到讨论引导基金的内容?
我不信。
陈学兵此时心里也是一团乱麻。
重钢的情况他不知道,渝富资本他可知道一些,这个公司,是重庆既往二十年最大的资本动作之一。
前几年,市里的很多金融机构、国有企业经营不善,在破产边缘摇摇欲坠,坏账非常多,很可能引发金融上的连锁反应。
所以市里去年跟工商银行重庆分行谈判,以折扣价打包收购170亿地方企业坏账,交由政府处置。
这一下,政府就成了诸多企业的债主。
但政府是没法通过加杠杆的方式来化债的,市里黄副市长便牵头组建了渝富资本,作为资产管理公司协助机构企业重组,甚至上市。
这是个英明的决定。通过债务重组,政府打折清债,把坏账丢掉;资产重组,渝富资本向政策性银行贷款注入新的资本金;股东重组,调整法人治理结构。
很多大企业都盘活了。
渝富资本,在后来的十几年,成了重庆响当当的“化债模式”。
当然,这套模式撬动资本的底层逻辑,是土地的连续升值。
其中渝富资本的地位和影响力,也不言而喻。
要是这家企业进来跟他竞争,长征资本牵头引导基金的希望就更加渺茫。
而且前世15年左右,京东方价值300多亿的8.5代生产线落地重庆,就是渝富资本投出来的。
江秘书说什么“渝富融不到钱”,他根本不信,渝富这么大的体量和政策支持,直接贷款加入战场怎么办?
陈学兵脑瓜子嗡嗡的。
一时找不到头绪,也只能先顾眼前的事情。
“重钢负责融资的领导江主任认识吗?能不能介绍介绍?”
他今天找江秘书过来,就是因为重钢总部在长寿,黄区长以前在那干过。
“你真想投资重钢?”江秘书皱了皱眉:“他们还在改制阶段,还没申报,通过与否和上市时间可不确定啊。”
上市流程,大致分为改制阶段→辅导阶段→申报阶段→排队→股票发行。
财务梳理就要不少时间,各大机构辅导又是几个月,申报排队时间则可长可短,几个月到一年都很正常。
算下来,至少一年了。
换作陈学兵,是不会投资这样的中长线计划的,但对博时基金来说,是个早期参与的机会。
一旦上市,股票很可能成倍的涨,等到消息确定,就是大家抢的局面了。
“不是我投,是一个上海的朋友,博时基金的一个基金负责人。”
这种从中介绍的事情,交底是必须的,陈学兵也没遮掩。
博时基金招牌很大,江秘书听闻,又是咂了咂嘴。
“陈总人脉宽广……行,这事没问题,我回头帮你问问。”
“那太谢谢了。”陈学兵感谢以后,话却没完,又舔着脸问道:“黄区长和彭水的蓝书记.关系怎么样?”
“彭水?”江秘书皱了皱眉,没想到陈学兵的生意怎么做到乡下去了,但乡下的书记也是书记,毕竟是一把手,这个级别的关系他可不好轻易回复。
他轻咳了一声,道:“应该.不是很熟。”
陈学兵扬了扬眉。
他心里的“从基层干起”,最好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