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三章 赛前准备 (第2/3页)
高,母板越大,切割效率越高,能切出的屏幕也越大。
6.5代线生产的母玻璃非常巨大,尺寸大约为1500mm×1850mm,已经可以切割40寸左右的屏幕。
这年头液晶电视可是越大越值钱,70寸的电视,售价40万之巨,成本多少虽然未知,但其中屏幕的占比却有据可查。
大约三分之二。
世代越高,越能掌控定价权。
6.5代线,国内无两,在国际上都属于先进行列,一旦投产就是跟进口产品竞争,其本土生产成本和关税成本在竞争上有巨大优势,而且因为日韩的长期垄断,哄抬大屏幕价格,其中的利润也远非其他电子行业可比。
但是,凡事都有个但是。
这么大的投资,足以影响一个地方一个产业,大到许多附代影响都不可忽视。
比如京东方的港股融资因人才持股计划被《新J报》披露进而被叫停,其BJ艰难筹资投产的五代线因行业价格波动而产生亏损,夏普宣布全世界最先进的7.5代线即将在中国投资建厂…
等等一系列因素,让重庆方面产生了一个想法:先看看。
一边筹钱,一边看看深圳具体什么态度。
深圳在电子产业发展上毕竟是全国执牛耳者,谈判过程中势必能发现许多问题,如果深圳都认可,那么重庆再拿着筹措到位的资金去争取。
这就是筹款80亿,远超陈学兵原定50亿计划的原因。
只要项目没问题,到了时间再去争,哪怕价格开高一点都在所不惜。
如果深圳合作谈判中发现什么大问题,那80亿资金各回各家,甚至这钱本来就没出过门,重庆再搞一个规模小点的中小企业创投引导基金,大家也没什么损失。
对于这种“宁可少赚,绝对不赔”的心态和地方的暗中竞争,陈学兵没有立场和权力去说什么,更不可能给京东方透露太多意向,否则会失去重庆政府的信任,只能任其发展,关注动向,见招拆招,他现在跟陆晓春谈的条件,就是让自己增加一些话语权。
重庆有投资的意思,京东方大概是知道一点的,但肯定不多。
陈学兵也更不可能跟陆晓春透露这些信息。
“陆总,项目方面我目前不方便说,我只需要你答应我一个条件,等事情明了,你要帮我在上海筹措五个亿以上的民间资金。”
“这!”
陆晓春有点无语:“你什么条件不说,我怎么帮你筹?”
有条件的投资人他确实认识许多,但人家的钱不是这么好拿的。
要真好拿,他早就划拉到自己的基金里了。
陈学兵一笑。
没点东西,他怎么敢开这个口?
“条件当然有了,可以签保本协议,不收管理费,只是利润提成比例比行情低一点,60%。”
这个条件,让陆晓春啧啧一声。
保本协议
这些私募是真敢玩啊。
“陈总,这么大的项目,你也敢签保本协议?这可不是说签就签的!你得有保证金入账,至少百分之十.十五!”
保本协议他当然知道,通常是一撬十,但这是股权投资,还是实体投资,出问题不好撤出的,担保资金的比例肯定要提高一些。
“呵呵,没问题,我们是阳光私募,流程方面也不会有问题,资金可以让投资人信得过的第三方机构监管,陆总大可放心。”
陈学兵趁着现在监管宽松,对私募签保底没有限制,把这个空子用得得心应手。
他的爽快答应,再次让陆晓春叹了口气。
这就是公募都想奔私的原因啊。
决策灵活,甚至大胆。
公募对这个是提都不敢提的,许多大投资人不好谈,愿意去私募投钱,这也是根源之一。
他们公募对待这种事情是羡慕嫉妒恨,每当投资人问到的时候,他们的统一口径都是“这些小机构没人监管,即使签了协议也很难实现,真亏损了,没人负得起责”。
而去年刚刚出现的“阳光私募”概念,再一次打破了他们的口径。
监管透明,决策上比他们更灵活,且条件大胆。
给他们背书的人有了。
陆晓春面对的,就是这样一家阳光私募的老板。
他不禁有些嫉妒地笑了一声:“陈总敢开这么大的口,底气很足啊,最近行情不错.挣了多少?”
陈学兵呵呵一笑:“这个月利润,目前大概20%,过了元旦,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