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百一十三章 先搞钱!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二百一十三章 先搞钱! (第1/3页)

    “接触上了,不过他们的资管部门在BJ,险资入市也有很多限制,ST股是绝对不能投,像我们股票篮子里的苏宁,借ST吉纸上市,目前还没有摘帽,就投不进去。”

    “不投ST也没关系,篮子里还有很多优质股票,不过BJ我最近去不了,我要去一趟上海,能不能打听一下,他们上海的人在哪?”

    “嗯倒也不用去BJ,他们资管部门的人我应该可以联系得上,新华保险的大股东是中央汇金,中央汇金那边,我可以找到人。”

    蔡志坚一句话,让陈学兵眼睛一亮。

    差点忘了,人家还是参与过建行上市的。

    中央汇金,财神爷本爷啊。

    四大行背后的大股东,成立三年以来,注资推动了中行和建行的股份制改革和上市。

    人家公司简介就是“推动国有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革和上市,以及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

    明年还会成立一家“中投集团”,也可以叫做“中国主权财富基金”,07年注册资金就达1.55万亿,而且是实缴,把中央汇金收入旗下。

    淡马锡也是新加坡的政府主权财富基金,但跟中投比起来就是小弟弟。

    财政部的中投,央行的中央汇金,外汇管理局的华安投资。

    这一类公司已经不能叫公司,而是部门的市场化投影、海外投影,外汇储备的安全阀,给国家挣钱的,指甲缝里漏出来一点,就能创造一个首富。

    他们在国内股市有一个称呼,叫“国家队”。

    同时也是外汇储备的安全阀。

    要是他们都搞不定的事,恐怕只能让东风出面了。

    “关系拿来干这事,不会浪费吧?”陈学兵想起蔡志坚当时坚持要把最后两个月的工作干完,就是为了结识这些人脉。

    “怎么叫浪费呢,董事长,你做的事情比我想做的大多了,我觉得很有激情!我愿意辅助你,当个小人物…那句话怎么说?不求…闻达于诸侯。”

    蔡志坚一引用古文就开始支支吾吾,水平实在一般。

    “总裁可不是小人物,「不求闻达于诸侯」那是诸葛亮,你拿来自比又太高了,你要想感动老板,《出师表》里也不是没话可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嘛!或者「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之类,书面一点,可以用「青云共展翼」,「丹青绘前程」。”

    陈学兵最近也没闲着,买了几本古文集来看,专学客套话。

    蔡志坚呵呵笑道:“受教,董事长,我一定好好学习…不耻下问!”

    “……”

    “对了,今天黄市长不太高兴,离场的时候我去跟他打招呼,他脸色不太好。”

    “他不认识你吧?自报家门了吗?”

    “当时几家公司和银行的人都在,黄市长唯独没跟我握手,我真希望他是因为不认识我才这样。”

    陈学兵听到这话,嘴动了动。

    “那咱们就别热脸贴人家的冷屁股了,既然你能找到新华保险总部的人,那我就不急着赶回来了,先去一趟上海,等我回来把分红会开完,咱们就搬迁。”

    这个会要开三天,陈学兵本打算后天赶回去参加会议闭幕,现在他改变了主意。

    重庆的事,暂时搁置。

    实在不行,连带着建筑公司,把整个股安都迁出来,反正合肥大搞建设,机会也很多。

    不过他内心并不想把集团总部搬去安徽,重庆毕竟是他的家,以客商的身份在外投资也能获得更多尊重,也更灵活。

    “什么时候开?”

    “推迟一点吧,情况有变。”

    上海的五亿资金,需要7500万保证金,他现在还没赚够,即使陆晓春帮他筹到了,钱也拿不到。

    这么大笔资金,还是陌生的投资人,不是空口白牙说两句话,给人家看看收益表就能拿到的,有钱人不会跟穷人玩,得实打实的垫底资金到达第三方监管账户里,别人的钱才会到账。

    当初重庆那帮人还是洪叔和舅舅的熟人,筹资过程中也经历了不少波折。

    他本来打算这一次分红先解决内部的资金需求问题。

    合肥要搞抵押才能给京东方凑出资本金,京东方也要发股筹资,怎么也要到六七月份才能把钱凑齐,到了六月份,基金再分一次红,怎么也能解决了。

    结果6代变4.5代,大家资金上都没有压力,进度一下就拉快了。

    他的资金计划也得跟着变。

    现在机会是捞了很多,但股安的现金流就像一根细绳上挂满了秤砣,一直都是按照最大承载力往上加,哪个环节但凡出了问题,很容易断。

    蔡志坚也明白这一点,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